溪山琴况注释
摩尼天虹
一曰古
原文:
乐志曰。琴有正声。有间声。其声正直和雅。合于律吕。谓之正声。此雅颂之音。古乐之作也。其声间杂繁促。不协律吕。谓之间声。此郑卫之音。俗乐之作也。雅颂之音理而民正。郑卫之曲动而心淫。然则如之何而可就正乎。必也黄钟以生之。中正以平之。确乎郑卫不能入也。按此论。则琴固有时古之辨矣。
大都声争而媚耳者。吾知其时也。音澹而会心者。吾知其古也。而音出于声。声先败。则不可复求于音。故媚耳之声。不特为其疾速也。为其远于大雅也。会心之音。非独为其延缓也。为其沦于俗响也。俗响不入。渊乎大雅。则其声不争。而音自古矣。
然粗率疑于古朴。疏慵疑于冲澹。似超于时。而实病于古。病于古与病于时者奚以异。必融其粗率。振其疏慵。而后下指不落时调。其为音也。宽裕温庞。不事小巧。而古雅自见。一室之中。宛在深山空邃谷。老木寒泉。风声簌簌。令人有遗世独立之思。此能进于古者矣。
注释:
乐志曰。琴有正声。有间声。其声正直和雅。合于律吕。谓之正声。此雅颂之音。古乐之作也。其声间杂繁促。不协律吕。谓之间声。此郑卫之音。俗乐之作也:
乐志记载,琴有正声、间声之别。正声和雅,合于律吕。间声繁促,不协律吕。雅颂古乐者,正声也。郑卫之声者,间声也。 雅颂之音理而民正。郑卫之曲动而心淫:
雅颂古乐可正人心。何以故?其音正而和雅,能调理人心,使入宽和也。郑卫之声可乱人心。何以故?其曲荡人心志,令生淫心也。
然则如之何而可就正乎。必也黄钟以生之。中正以平之。确乎郑卫不能入也:
如何入于正声?当求和之一诀。黄钟者,正宫之调也。欲求之和,先当弦和。弦和者由正调而起。其他外调,皆由此出。以此为基,复求弦与指和、指与音和、间与意和,得中正平和而入于心者,郑卫之声自不能入也。
按此论。则琴固有时古之辨矣:
按《乐志》之论,可知琴之时古之辨久矣。所谓正声者,古也。所谓间声者,时也。
大都声争而媚耳者。吾知其时也。音澹而会心者。吾知其古也:
时调争声而媚耳。古调音澹而会心。此是辨别时古之根本法则。
而音出于声。声先败。则不可复求于音。故媚耳之声。不特为其疾速也。为其远于大雅也:
时调争声,喜工柔媚小巧。故其工小而失大,刻意修饰而轻整体结构,喜炎嚣热闹,欲求媚时人之耳,落于尘浊之中。不论快慢,但争声媚耳,皆落于时俗。故快曲可为时调,慢曲亦可为时调,时俗在人之操作,而不在曲之快慢。故所谓时调者,非指疾速也,谓远于大雅也。
会心之音。非独为其延缓也。为其沦于俗响也。俗响不入。渊乎大雅。则其声不争。而音自古矣:
古调者,音澹而会心,其声不争,宽和清远。不论快慢,但得会心而不争,宽和而清远,皆得古调之意趣也。慢曲可得古风,快曲亦可得古风。故古风者,亦在人之操作,不在曲之快慢也。故所谓古调者,非即缓慢也,谓会心不争,宽和清远也。不入时俗,渊乎大雅,则其声不争,其音即古矣。
然粗率疑于古朴。疏慵疑于冲澹。似超于时。而实病于古。病于古与病于时者奚以异:
所谓古风大度宽和,不事小巧,会心而冲澹,不事柔媚。得其旨者,得于古风。然亦有不得其旨者,则病于古。粗率貌似古朴,而实非古朴也。不事小巧,非粗浊草率也。以粗浊草率而为古朴,实为病也。疏慵貌似冲淡,而实非冲澹。宽和冲澹,非求缓而致疏也。不事柔媚,非平庸无味也。求缓而致疏而为宽和,以平庸无味而为冲澹者,亦大病也。如此粗率疏慵者,自以为超于时,实则病于古也。病于古与病于时者,无异也。
必融其粗率。振其疏慵。而后下指不落时调。其为音也。宽裕温庞。不事小巧。而古雅自见。一室之中。宛在深山空邃谷。老木寒泉。风声簌簌。令人有遗世独立之思。此能进于古者矣:
欲得古风,既不可入于时,亦不可病于古。必融其粗率,振其疏慵,下指不落时调,得宽和大度之音,不事小巧,会心冲澹,而古雅自见也。则空谷松风,老木寒泉,意现室中,遂得古风。
一曰和 一曰静 一曰清 一曰远 一曰古 一曰淡 一曰恬 一曰逸
一曰雅 一曰丽 一曰亮 一曰采 一曰洁 一曰润 一曰圆 一曰坚
一曰宏 一曰细 一曰溜 一曰健 一曰轻 一曰重 一曰迟 一曰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