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心琴韵

   
 

 

 

 


醒心文集 目录
 

历代琴人录

摩尼天虹

 

第一章 上古商周
第二章 春秋战国
第三章 秦汉魏晋
第四章 隋唐盛世
第五章 五代宋元
第六章 明清两朝

第七章 现代琴坛

  一、孙绍陶

  孙绍陶(公元 1879 年 — 公元 1949 年)亦名孙亮祖,字以行,扬州人,清末、现代广陵派琴家。

  孙绍陶之父孙檀生是秦维瀚的弟子,为广陵琴派著名琴家。孙绍陶继承家学,又向广陵琴家解石琴、丁玉田学习,经过长期的努力,得广陵真传,琴艺一时称绝。

  公元 1912 年,孙绍陶与胡滋甫、王方谷、夏友柏等创立广陵琴社,任社长。

  孙绍陶弟子众多,其中以张子谦、刘少椿成就最大。

 

 

  二、顾隽

  顾隽(公元 1879 年 — 公元 1949 年)字哲卿,清末、现代泛川派琴家。

  顾隽为泛川著名琴家顾玉成之子,顾玉成所传《百瓶斋琴谱》的编辑者之一,是泛川顾氏一门的主要传承者。他曾与顾荦、顾焘一起在长沙成立“南薰琴社”,以“ 家传之遗绪,溯蜀派真源”为宗旨,在当时很有影响。

 

 

  三、顾荦

  顾荦(公元 1881 年 — 公元 1936 年)字卓群,清末、现代泛川派琴家。

顾荦为泛川著名琴家顾玉成之子,顾玉成所传《百瓶斋琴谱》的编辑者之一,是泛川顾氏一门的主要传承者。他曾与顾隽、顾焘一起在长沙成立“南薰琴社”,以“ 家传之遗绪,溯蜀派真源”为宗旨,在当时很有影响。

 

 

  四、夏一峰

夏一峰

  夏一峰(公元 1883 年 — 公元 1963 年)字福云,淮安人,现代金陵派琴家。

  夏一峰少年在淮安一道观做道士,曾学习笛子与昆曲。时值淮安著名琴家杨子镛在观内为游客展琴操缦,夏一峰便拜杨子镛为师,成为杨子镛的开门弟子。

  公元 1921 年,夏一峰迁居南京,参加了青溪琴社,结交各地名家,琴艺更臻纯熟。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夏一峰被聘为中央民族音乐研究所特约研究员。

  公元 1954 年,夏一峰组织南京乐社,任副社长,与刘少椿、王生香、赵云青等琴家常公演于社会,受到好评。

  夏一峰,琴容端庄,指力紧实,音节稳准,气韵流畅,能操弹二十余曲,以《平沙落雁》、《渔樵问答》、《鸥鹭忘机》、《秋塞吟》最为善长。

  杨荫浏曾为夏一峰的琴曲录音,整理成谱,辑成《古琴曲汇编》第一集出版。

  《中国音乐大全古琴卷》(中唱老八张)卷六中,收录了夏一峰弹奏的《静观吟》录音,流传后世。夏一峰的《静观吟》,坚实流畅,从容淡定,篇幅虽小,但演义得十分精彩。

 

 

  五、卢家炳

卢家炳

  卢家炳(公元 1884 年 — 公元 1980 年) 字秀石,号醉琴楼主人,祖籍广东中山,出生于广州,现代岭南派琴家。

  卢家炳之父为岭南琴人。卢家炳初随父亲学琴, 后拜容心言为师。其琴风古朴、率性而跳脱,带有广东地方特色。

  公元 1906 年,卢家炳于岭南大学毕业并留校任讲师,后曾在中学教英语,还任过两年 国民政府的国民自卫队任陆军少校。公元 1925 年后,卢家炳为孙逸仙大学教职员,并在广州和新加坡兼任几所中学的校长。抗日战争时期,卢家炳移居香港,仍从事教育工作。公元 1968 年,卢家炳退休后曾往美国传授琴学。公元 1970 年,他返回香港,与粤剧名家多人共同组建“中国古典音乐研究社”,任社长。

  卢家炳琴曲作品颇丰,包括《茅亭赋》、《物外神游》、《思亲操》、《黄叶寒蝉》、《月下吟》、《逍遥游》、《草堂春雨》、《午夜焚修》、《怀圣引》、《孤鸿》、《怀故乡》、《月夜醉花阴》、《飞觞赋》、《秋夜诵》、《圣庙之音》、《碧云深》、《水远山重》、《娱晚景》、《云树沧茫》。

  卢家炳著有《春雨草堂琴谱》、《中国国乐渊源》,并有录音专辑《失落的道家琴声》流传于世。

 

 

  六、章志荪

  章志荪(公元 1885 年 — 公元 1973 年)字梓琴,号研几,安徽泾阳人,现代梅庵派琴家。

  章志荪初随李缉熙学琴,后师从陈寿臣,后移居台湾, 在台北广收弟子, 著有 《研易习琴斋琴谱》 。其弟子主要包括孙毓芹、汪振华、侯济舟等。

 

 

  七、裴铁侠

裴铁侠

  裴铁侠(公元十九、二十世纪),成都人,现代泛川派琴家。

  前清川派琴家,多有宗虞山之风者。裴铁侠即现代宗虞山琴风者,师承 张瑞山的弟子程馥。其琴风恬静冲淡,古朴自然,有虞山余风。其弟子有李璠等 。

  裴铁侠著有 《沙堰琴编》,于民国刻印刊行。

 

 

  八、郑健侯

  郑健侯(公元十九、二十世纪),广东中山人,现代岭南派琴家。

  自清朝 黄炳 堃 迁居云南,广东岭南琴派呈现廖落迹象。 郑健侯学琴于其 祖母郑 夫人,继承了岭南琴风,在广东相当有名。

  后郑健侯的入室弟子杨新伦大振岭南琴派,使岭南琴派在广东又兴旺起来。

 

 

  九、张味真

  张味真(公元 1887 年 — 公元 1967 年)名治,号 诧园老人,嵊县人,现代浙派琴家。

  张味真为前清秀才,后就读于上海震旦大学,以后曾在天津南开大学、北京高等师范任教。公元 1925 年,张味真任上海商务印书馆《东方杂志》编辑主任,公元 1953 年为浙江文史馆馆员。

  张味真师从开霁和尚学琴,善长《平沙落雁》、《秋鸿》、《渔歌》等曲。

  张味真曾在北京时曾在北大音乐会任古琴教师。

  张味真曾在《音乐杂志》上发表过《律数综论》、《中乐复音古证》。

 

 

  十、吴兰荪

  吴兰荪(? -- 公元 1961 年)名建,字兰荪,居于苏州,现代吴派琴家。

  吴兰荪琴学源于岭南派,但由于长期居于苏州,其琴风渐渐归于熟派。吴兰荪继承传统吴派琴风,绵延徐逝,如长江广流,运指含蓄不露,儒雅有加,又具山林风格,渐开苏州吴门之风。

  后吴兰荪之子吴兆基,继承家学,使吴门琴风大弘世间。

 

 

  十一、詹澄秋

詹澄秋

  詹澄秋(公元 1890 年 — 公元 1972 年 ) 名智濬,字水云,别号襄阳学人,现代诸城派琴家。

  詹澄秋师从诸城名家王心葵,学十八曲,是王心葵的著名弟子。

  詹澄秋曾任山东政协委员、山东音乐协会副主席、山东文史研究馆馆员,曾被聘为中国音乐研究所特邀演奏员。遵老师王心葵之嘱,主持山东德音琴社多年,一直致力于琴学研究。

  詹澄秋琴风坚实清和,时有青于蓝而胜于蓝之说。

  詹澄秋的琴著有《梅云馆琴谱》、《和平正音》、《琴歌集》。

  《中国音乐大全古琴卷》卷三和卷七中,分别收录了詹澄秋的《听泉引》、《石上流泉》两首琴曲录音,流传于世。

  詹澄秋的弟子中,知名的有其子詹云青、外甥袁树筠、袁树蘅,另外还有高松如等。

 

 

  十二、龙琴舫

  龙琴舫(公元 1890 年 -- ?),成都人,现代川派琴家。

  龙琴舫师承川派名家杨紫东,是现代川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其琴风稳健炼达,象形感强,具有明显的川地风格。

  龙琴舫的《捣衣》录音,被收录在《中国音乐大全古琴卷》卷八中。

  龙琴舫的弟子中,以俞伯荪最为著名。

 

 

  十三、彭祉卿

彭祉卿

  彭祉卿(公元 1891 年 — 公元 1944 年)名庆涛,字祉卿,庐陵人,现代琴家。他承袭家学,又师从琴家杨时百,精通琴道。

  近代以来极受推崇的名曲《忆故人》,即是彭氏家传琴曲,由彭祉卿由家传《理琴轩旧谱》中整理出来,广传于世间。

  彭祉卿精通《渔歌》,故被称为 “ 彭渔歌 ” 。公元 1934 、 1935 年间,他曾和查阜西、张子谦共创 “ 今虞琴社 ” ,对近代琴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

  彭祉卿、查阜西、张子谦,合称“浦东三杰”。

 

 

  十四、詹静秋

  詹静秋(公元 1892 年 — 公元 1973 年)名智芳,现代诸城派琴家,詹澄秋之妹。

  詹静秋与其兄澄秋都师从王心葵习琴。她继承了王心葵精于“吟、猱、进、复”取音清澈圆滑的特点,含蓄性与概括性大,重内在而不务外表之华丽。

  詹静秋的儿女均继承家学。长子袁树筠(名文蔚)、次子袁树蘅(名未央)为詹澄秋的著名弟子,亦为名家。

 

 

  十五、徐元白

徐元白

  徐元白(公元 1892 年 — 公元 1957 年) 号原泊,浙江台州海门人,现代 浙派古琴泰斗。

  徐元白师从浙派名家大休法师学琴,后走访各地名师,在继承浙派“微、妙、圆、通”潇酒奔放的特色的基础上,博收诸家特色,形成了其古朴典雅、深造内含,善于抑扬顿挫的琴风。

  徐元白能弹奏大小琴曲甚多,最精于《高山》、《墨子悲丝》、《潇湘水云》等。其《高山》苍朴沉静,有巍巍之风。其《墨子悲丝》幽凄典雅,有国士之风。其《潇湘水云》宽和大气,充分体现出他古朴典雅、善于抑扬顿挫的琴风。

  徐元白还创作了《西泠话雨》、《思贤操》等琴曲。

  《西泠话雨》是徐元白在抗日战争胜利后,由川返杭,逢雨于湖边,悲喜交集,有感而作。徐元白的演奏古淡苍朴,于抑扬幽思中带来一阵清凉,给人印象深刻。

  《思贤操》是徐元白自琵琶曲《泣颜回》改编而成的琴曲。徐元白的演奏哀婉而韵味深长,而有不失苍朴之风。

  徐元白 曾自制琴五十张,流传于世;曾在南京参加创建 “ 青溪琴社 ” ,在重庆参加创建 “ 天风琴社 ” ;著有《天风琴谱》一卷。

  徐元白的琴曲录音,主要收录在《徐元白黄雪辉古琴遗韵》中,流传于世。

 

 

  十六、黄雪辉

黄雪辉

  黄雪辉,现代浙派琴家,徐元白夫人。

  黄雪辉与徐元白 住于近西湖的半角山房,依山傍水,终日沉浸于琴。

  黄雪辉琴风文静朴实,其《白雪》可充分体现这一点。

  黄雪辉的琴曲录音主要收录于《 徐元白黄雪辉古琴遗韵》中,流传于世。

 

 

  十七、沈草农

沈草农

  沈草农(公元 1892 年 - ?) 号琴戡,浙江人,现代泛川派琴家。

  沈草农师承蜀人裴介卿,但琴风清静中正,宗于虞山。

  公元 1936 年,沈草浓在上海与查阜西、张子谦、吴景略等共同组织“今虞琴社”,在琴界很有影响。

  沈草农与查阜西、张子谦合编《古琴初阶》。 这是现代比较重要的琴著。

  沈草农的《平沙落雁》录音,被收录在《中国音乐大全古琴卷》卷八中。

 

 

  十八、溥雪斋

溥雪斋

  溥雪斋(公元 1893 年 — 公元 1966 年)姓 爱新觉罗,名溥忻,清道光帝曾孙,宣统帝溥仪堂兄,现代琴家、书法家、画家。

  溥雪斋善书画,辛亥革命后以书画为生,曾任辅仁大学教授兼美术系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任北京文史馆馆员、北京画院名誉画师。

  溥雪斋师从黄勉之弟子贾阔峰学琴,琴风清丽恬静,古朴淡远,板眼明晰,吟猱有度,为时之大师 。他历任北京古琴研究会会长、民族音乐研究所特约演奏员。

  《中国音乐大全古琴卷》卷五,收录了溥雪斋《良宵引》、《梅花三弄》、《鸥鹭忘机》、《普安咒》四首琴曲。《良宵引》清新恬静。《梅花三弄》晶莹凛然。《鸥鹭忘机》清雅淡远。《普安咒》洗炼流畅。都是难得的精品。

 

 

  十九、郑颖荪

  郑颖荪(公元 1893 年 — 公元 1950 年),黟县人,现代琴家。

  郑颖荪生于前清官宦之家,由于家学渊源,好琴,琴风稳重。他毕业于燕京大学,在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回国后,在北京大学任教。在北京执教期间,曾参加北大古乐演奏会,得到好评。抗战时期,他在昆明、重庆大学任教,抗战胜利后,在南京中央大学执教和国立编译馆工作,后去台湾任教,直至病逝。

  郑颖荪在台湾的琴界,有相当大的影响。

 

 

  二十、查阜西

查阜西

  查阜西(公元 1895 年 — 公元 1976 年)名镇湖,又名夷平,字阜西,江西修水人,出生于湖南永顺县,现代琴家,是公认的现代琴学大师。

  查阜西从小曾在私塾老师夏伯琴的帮助下,自学古琴,以后又随田曦明、龚峄辉、俞味莼学琴,成年仍学习不懈,向好友沈草农、顾梅羹、彭祉卿学习琴曲,成为琴学妙手。他虽为泛川大家,然其琴风坚实沉稳,清静悠远,颇具虞山之风。由于其进行《潇湘水云》的打谱工作获得成功,故被称为 “ 查潇湘 ” 。

  查阜西曾为复兴琴文化而四处奔走,然并不受当权者的重视。于是,他毅然独立承担起中兴琴文化的事业。他曾参加创建 “ 青溪琴社 ” ,曾和彭祉卿、张子谦共创 “ 今虞琴社 ”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他历任全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古琴研究会会长、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主任等职。

  查阜西曾受中国音乐家协会之托,率古琴采访组,往全国各地进行考查工作,主持编印了《存见古琴曲谱辑览》、《琴曲集成》、《历代琴人传》、《琴论缀新》等书。

  《中国音乐大全古琴卷》卷三中,收录了查阜西三首琴曲,分别为:《长门怨》、《洞庭秋思》、《渔歌》。其《长门怨》稳重坚实,怨而不愤。其《洞庭秋思》节奏明晰,清洁典雅。其《渔歌》宁重刚健,豪情自蒙于心。

  查阜西为近现代琴文化发展所作出的贡献,以及他在现代琴界的影响力,都是不可多得的。

 

 

  二十一、胡莹堂

胡莹堂

  胡莹堂(? -- 公元 1973 年), 湖北孝感人,现代琴家。

  胡莹堂毕业于北平南苑航空学校,是中国空军耆宿,在空军服役期间与查阜西是同事。他初随杭州西湖广化寺一老僧学琴,后受学于查阜西。对于胡莹堂的琴风,他的弟子李 璠 曾有这样的描述:“莹堂先生琴,出自 查阜西 先生,指法凝重,字正腔圆,余音满指,闻其声,沉重苍古,如在庙堂。”李 璠 曾记述随胡莹堂往见查阜西,并闻琴后,“益信莹堂先生致力于查氏琴学,深得其真传神韵也” 。

  胡莹堂曾在南京参预组建“青溪琴社”,抗战时期曾在重庆传琴,李 璠 即此时成为其 弟子。后来,他移居台湾高雄,与章梓琴、梁在平、朱云(龙庵)等琴家共组“海天琴社”,并任社长。他在台湾以传琴为己任,有著名弟子容天圻、梁铭越、张清治等。

 

 

  二十二、关仲航

关仲航

  关仲航(公元 1896 年 — 公元 1972 年) ,现代北京九嶷派琴家。

  关仲航为杨时百入室弟子,为时之名家。北京古琴研究会成立后,他于会中从事古琴传习工作。

  关仲航琴风重实稳健,苍劲流畅。《中国音乐大全古琴卷》卷八中收录了他的《渔樵问答》。其曲充分体现了他的演奏特点。

 

 

  二十三、管平湖

管平湖

  管平湖(公元 1897 年 — 公元 1967 年)名平,字吉庵,号平湖,苏州齐门人,现代最杰出的琴学大家之一。

  管平湖之父管念慈(字敬安)为“如意馆”画师,颇受光绪帝赏识,能琴。管平湖从小随父学画习琴,父丧后又随叶诗梦、张相韬学琴,后师从九嶷派创始人杨时百,再后又师从闽派悟澄和尚。而他的《流水》是受学于山东道人川派琴家秦鹤鸣。

  管平湖初在燕京艺专教课,生活清苦,以收授私人学生,同时修琴、修整古漆木器维持生活。公元 1952 年,他受聘于音乐研究所,从此生活得到安定。这对他的琴学研究也提供了较为良好的环境。他著有《古琴指法考》,有很大影响。

  管平湖是九嶷琴派最具代表性的名家之一。其琴风博取九嶷、闽、川之长,苍劲坚实,清洁脆亮,潇洒流畅,意味深远,缓疾有度,吟猱圆满,被琴界称为“管派”。

  近年来,美国在太空探测器中录制了多首地球人类音乐文化的代表作品,在太空中播放。管平湖所弹奏的《流水》作为唯一的中国音乐的代表作,被选入其中。这使中国的琴文化在全世界文界形成影响。近年来海内外逐渐兴起的 “ 古琴热 ” ,和《流水》飞向太空,是有一定的关系的。

  管平湖有琴曲专辑《管平湖古琴曲集》流行于世,收录琴曲十七首,包括:《流水》、《长清》、《鸥鹭忘机》、《良宵引》、《龙翔操》、《乌夜啼》、《春晓吟》、《白雪》、《广陵散》、《平沙落雁》、《风雷引》、《获麟》、《碣石调幽兰》、《潇湘水云》、《大胡笳》、《离骚》、《 欸乃》。《中国音乐大全古琴卷》卷一、卷四中,分别收录了管平湖的《碣石调幽兰》、《离骚》、《广陵散》和《流水》、《 欸 乃》、《胡笳十八拍》。

  管平湖的琴曲,可谓每一首都很经典,尤以《流水》与《广陵散》最具特色。《流水》之酣畅淋漓,《广陵散》之气势滂沱,皆脍炙人口,令人嗟叹。另外,其《平沙落雁》之清冷,《长清》之风骨,《鸥鹭忘机》之清雅,《良宵引》之恬静,《离骚》之冷峻,《白雪》之琳琅等,无不是琴曲中的珍品。

 

 

  二十四、徐立孙

徐立孙

  徐立孙(公元 1897 年—公元 1969 年)名卓,字立孙,南通人,现代梅庵派琴家。

  徐立孙毕业于南京国立高等师范,其后在通州师范、南通中学等校教授生物、音乐等课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南通医学院附属医院中医科副主任,针灸科主 任 医师,为江苏省政协委员,南通市文联副主席,农工民主党南通市主任委员等。

  徐立孙在南京高等师范上学时,师从梅庵琴派创始人王燕卿学琴和制弦技法,同时又向沈肇周学琵琶,向李叔同学西乐。

  徐立孙与邵大苏一起,将王燕卿传谱编定为《梅庵琴谱》,并倡导成立“南通梅庵琴社”,成为梅庵琴派第二代代表人物。他的琴 著包括: 《论琴派》、《论音节》、《律吕考释》(后改名《勤俭堂选著》)等; 打谱的琴曲包括:《幽兰》、《广陵散》等;曾创作琴曲:《月上梧桐》、《公社之春》和《春光曲》等。

  徐立孙继承了梅庵派绮丽缠绵的琴风。《中国音乐大全古琴卷》卷七收录了他的琴曲录音《捣衣》,为梅庵派代表作品。另外,《梅庵琴韵》 CD 中,收录了他的琴曲《公社之春》、《幽兰》、《捣衣》、《长门怨》、《风雷引》、《平沙落雁》、《搔首问天》、《广陵散》。

  徐立孙弟子众多,主要包括陈心园、朱惜辰、刘景韶、吴宗汉等。

 

 

  二十五、邵大苏

邵大苏

  邵大苏(公元 1898 年 — 公元 1938 年 )名森,字大苏, 江苏南通人,现代梅庵派琴家。

  邵大苏师承梅庵琴派创始人王燕卿,为梅庵派第二代代表人物之一。他和徐立孙一起编定了《梅庵琴谱》,并一起成立梅庵琴社。

  邵大苏曾提出“南音重韵,韵胜故清,北音重味,味胜故宏。极则同病,和则两美”的美学观点,为琴家所称道。

  抗日战争时,邵大苏为避乱往兴仁、西亭等小镇,后死于霍乱。

 

 

  二十六、杨新伦

杨新伦

  杨新伦(公元 1898 年 — 公元 1990 年)字克定,广东番禺人,现代岭南派琴家、武术家。

  杨新伦自幼在上海习武,是上海精武会会员,曾在精武会听琴家吴纯白演奏,故有志于琴。公元 1928 年,他回到广州,开始学琴,后来拜在岭南派琴家郑健侯门下,并得岭南琴家容心言曾将家藏《古冈遗谱》相赠。其琴风古朴秀丽,带有广东地方特色。

  杨新伦收藏传世古琴多张,包括“雷文琴”、“玉芝”、“中和”、“啸月”、“雪江涛”、“金风吹玉 珮 ”等。

  《中国音乐大全古琴卷》卷八中收录了杨新伦的琴曲《乌夜啼》,是难得的岭南派录音资料。

  杨新伦在广州大弘岭南派,使之得到复兴。

 

 

  二十七、杨葆元

  杨葆元(公元 1899 年—公元 1958 年以后)字乾斋,杨时百之子,现代九嶷派琴家。

  杨葆元继承家学,琴风凝重苍劲,清洁流畅,吟猱有度,节奏分明,为九嶷派代表人物之一。

  《中国音乐大全古琴卷》卷六中,收录了杨葆元四首琴曲,分别为:《伐檀》、《归去来辞》、《鹿鸣》、《平沙落雁》。

 

 

  二十八、杨荫浏

杨荫浏

  杨荫浏(公元 1899 年 — 公元 1984 年) 字亮卿,号二壮,又号清如,无锡人,现代音乐家和音乐史学家。

  杨荫浏曾就读于上海圣约翰大学,在校期间即任该校国乐会会长。他可以演奏琴、琵琶、三弦、钢琴等乐器,还通昆曲。以后,他又学习了西洋作曲法。

  杨荫浏曾任教于多所中学,担任过无锡通俗教育馆馆长。他还曾应基督教圣公会之聘,在南京、杭州做赞美诗的编辑工作,曾任基督教六公会联合圣歌委员会委员,主编过《紫晶》、《真理与生命》刊物中的“圣歌与圣乐”专栏。

  公元 1936 年,杨荫浏任哈佛燕京学社研究员,同时在燕京大学音乐系讲授中国音乐史。 1937 年后南下南京、昆明等地。 1941 年他在重庆任国立音 乐院 教授兼国乐组及研究室主任。抗日战争胜利后,国立音乐院迁南京,杨任原职,兼任金陵女子大学教授。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杨荫浏历任中央音 乐学院 教授,研究部研究员,音乐研究 所副所长、所长,中国艺术研究院顾问,中国音乐家协会常务理事,民族音乐委员会主任,中国文联全国委员会委员,全国政协第三、四、 五、六届委员等。

  杨荫浏有《中国古代音乐史稿》等著作,编有《七弦琴讲座提纲》。他曾与夏一峰一起,将李白的诗句,填入琴曲《关山月》中。另外,他对制作保留很多老琴家的录音资料 作出了贡献。

 

 

  二十九、顾梅羹

顾梅羹

  顾梅羹(公元 1899 年 — 公元 1990 年)名焘,字梅羹,别号琴禅,长沙人,祖籍四川华阳,现代泛川派琴家。

  顾梅羹为顾隽之子,为川派顾氏嫡传。清代以后,川派琴家多宗虞山,而顾氏一门提倡继承传统川派的风格。顾梅羹即典型的顾氏风格。其琴风重实温劲,如奔雷,似江河,川派特点明显。他的《流水》气势滂沱,特色尤为突出。《中国音乐大全古琴卷》卷七中,即收录了这首琴曲。

  顾梅羹是音乐研究所的通讯研究员,曾应查阜西之邀在北京参加《存见古琴曲谱辑览》和《存见古琴指法谱字辑览》的编辑工作。公元 1959 年,他调入沈阳音乐学院民 乐系 教授古琴,并在沈阳度过了晚年。

  顾梅羹淡泊名利,与世无争,全心致力于琴学。他著有《琴学备要》,是现代重要琴著。他打谱的琴曲包括:《长清》、《短清》、《长侧》、《短侧》、《孤馆遇神》、《胡笳十八拍》、《秋鸿》、《阳春》、《白雪》、《古怨》等。

 

 

  三十、张子谦

张子谦

  张子谦(公元 1899 年 — 公元 1991 年) 原名张益昌,江苏仪征人,现代广陵派琴家。

  张子谦幼时随私塾老师广陵名家孙绍陶学琴,十余岁已能演奏名曲多首,后到天津、上海谋生。在上海,他结识了查阜西与彭祉卿,彼此成为知音,时人称三人为“浦东三杰”。公元 1936 年,他们三个成立了今虞琴社,在当时影响很大。

  张子谦善长《龙翔操》、《梅花三弄》、《平沙落雁》等名曲,尤以《龙翔操》最为有名,故有“张龙翔”之名。他在继承广陵琴风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风格。其琴风灵动传神,清丽委婉,跌宕洒脱,舒展惬意,为现代广陵派之代表人物。

  公元 1956 年,张子谦调到上海民族乐团从事古琴演奏,后又被天津音乐学院聘名誉教授。

  张子谦曾与查阜西、沉草农合著《古琴初阶》,自己则著有 《操缦琐记》,为琴界留下很多资料。他还培养出很多琴坛高手,如:龚一、成公亮、戴晓莲等。

  《中国音乐大全古琴卷》卷三中,收录了张子谦的《龙翔操》与《梅花三弄》二曲。另外他还有古琴演奏专辑《广陵琴韵(一):张子谦》、《一代宗师:张子谦》等录音作品流传于世。专辑收录琴曲包括:《龙翔操》、《忆故人》、《天风环 珮》 、《酒狂》、《普安咒》、《平沙落雁》、《阳关三叠》、《良宵引》、《梅花三弄》。

  张子谦所演奏的《龙翔操》,灵动、洒脱、自由、跌宕。是他的传神之作。

 

 

  三十一、高松如

  高松如(公元 1900 年 — 公元 1986 年)名贞筠,字松如,晚号金陵老妪,金陵人,居于山东济南,现代诸城派女琴家。

  高松如为明世家之女,少习女红,后毕业于齐鲁大学家政系,嫁夫茅受廷。她经人介绍,拜在詹澄秋门下学琴三十年,所受《长门怨》、《流水》、《高山》、《归去来辞》、《普安咒》、《捣衣》、《挟仙游》、《水仙操》、《平沙落雁》、《秋江夜泊》、《鹤舞洞天》等三十余曲,是唯一全部学会詹澄秋琴曲的弟子。

 

 

  三十二、刘少椿

刘少椿

  刘少椿(公元 1901 年 -- 公元 1971 年)名绍,字少椿,号德一,现代广陵派琴家,为广陵正宗之继承者, 陕西富平人,少年随父经营盐业,定居扬州。

  刘少椿为人淡泊,不善交际,但爱琴如痴。他屡次因沉醉于琴,不理业务,导致生意亏损,而遭到父亲的训斥。抗日战争时期,他躲避战乱时,不携他物,唯抱琴一张,被亲友讥为“琴痴”。但也就是因为这种对琴的痴爱,使他成为一代宗师。

  刘少椿师承广陵名家孙绍陶, 忠实继承了广陵派之神韵。其琴风典雅古朴、精制细腻、清静流畅、淡泊高洁,是现代广陵正宗之代表。

  刘少椿善长《平沙落雁》、《樵歌》、《梅花三弄》、《墨子悲丝》、《山居吟》、《龙翔操》等琴曲。其中尤以《平沙落雁》与《樵歌》为代表。他的《平沙落雁》清静淡泊,细腻流畅,是《平沙》中的经典。而他的《樵歌》,古逸而潇洒,可谓炉火纯青。

  刘少椿的古琴演奏专辑有《刘少椿古琴艺术纪念专辑》、《广陵琴韵:刘少椿》。其中收录琴曲主要包括:《平沙落雁》、《樵歌》、《梅花三弄》、《墨子悲丝》、《山居吟》、《龙翔操》、《酒狂》、《梧叶舞秋风》、《良宵引》。

  刘少椿培养了一批琴界人才,包括其女刘薇,以及梅曰强、林友仁等。其中承其家学的刘薇因心脏病早故。刘少椿因悲伤过度,不久辞世。而梅曰强成为刘少椿琴风最忠实的继承者。

 

 

  三十三、程午加

程午加

  程午加(公元 1902 年 — 1985 年)又名程午嘉,上海人,现代梅庵派琴家、琵琶演奏家。

  程午加从小随父学习江南丝竹,精于琵琶,后师从梅庵派创始人王燕卿学琴,以后又跟郑觐文学琴、瑟、箜篌,随汪显庭学琵琶。

  程午加致力于民族音乐事业的发展,先后在俭德国乐团、万国美术所、上海国立音专任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主要从事音乐教育工作,后一直在南京艺术学院执教。

  程午加琴风清健重实,滑音丰富,《中国音乐大全古琴卷》卷六中,收录了他的《秋江夜泊》。

 

 

  三十四、刘景韶

刘景韶

  刘景韶(公元 1903 年 — 1987 年) 字琴子,祖籍江苏昆山,生于江苏盐城,现代梅庵派琴家。

  刘景韶于公元 1920 年师从梅庵名家徐立孙学琴,后曾从学于广陵名家孙韶陶、刘少椿。其以刚柔相济,取音坚实的琴风,成为梅庵派名家。

  刘景韶曾在江苏省教育厅任职,公元 1956 年起,任教于上海音乐学院。刘赤城、李禹贤等,即是他的学生。

  刘景韶退休后回到镇江,公元 1986 年,倡导成立了镇江梦溪琴社。

 

 

  三十五、喻绍泽

喻绍泽

  喻绍泽(公元 1903 年 — 公元 1988 年),成都人,现代泛川派琴家。

  喻绍泽是泛川派正宗传人,师承其舅父廖文甫。廖文甫师承叶婉贞。叶婉贞师承叶介福。叶介福师承张孔山。其琴风在传统川派豪放噪急的基础上,又有稳健古朴的特点,享誉琴坛。

  喻绍泽曾与裴铁侠一起,发起“成都律和琴社”,还发起过“秀明琴社”。公元 1956 年,他成为四川音乐学院古琴教师, 1960 年往西安音乐学院执教古琴, 1962 回到四川音乐学院继续任教。公元 1979 年,他组建“锦江琴社”并自任社长。而“锦江琴社”是后来四川最有影响的琴学组织。

  喻绍泽善长演奏《流水》、《醉渔唱晚》、《佩兰》等琴曲,曾打谱《孤馆遇神》、《胡笳十八拍》、《秋鸿》等曲,并创作过《欢乐》、《思念》等曲。《中国音乐大全古琴卷》卷八收录了他的琴曲《佩兰》。

 

 

  三十六、卫仲乐

卫仲乐

  卫仲乐(公元 1903 年 — 公元 1998 年),上海人,祖籍无锡,现代琴家、琵琶演奏家。

  卫仲乐精通多种乐器,包括:琵琶、琴、二胡、箫、笛等。他的琴艺师承郑觐文,善长《流水》、《醉渔唱晚》等琴曲。他的琴风清脆,迅疾,流畅。这种琴风的形成,应该和他精通琵琶演奏是分不开的。

  卫仲乐曾是上海大同乐会会员,后任大同乐会乐务主任。公元 1940 年,他在上海创办仲乐音乐馆、中国管弦乐队。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他就任 上海音 乐学院 教授、民乐系主任,中国音协上海分会副主席,并成为第二至六届全国政协委员。

  《中国音乐大全古琴卷》卷八中,收录了卫仲乐两首琴曲:《流水》和《醉渔唱晚》。其中《流水》,为川派《流水》的演义版本,与传统川派的《流水》不同,形象感强,独具风格。卫仲乐的《醉渔唱晚》也具有自己的风格,在迅疾流畅方面更为突出。

  另外,卫仲乐有专辑《卫仲乐演奏曲集》传世,收录琴曲包括:《长门怨》、《流水》、《梅花三弄》、《平沙落雁》、《普庵咒》、《阳关三叠》、《醉渔唱晚》。

 

 

  三十七、蔡德允

蔡德允

  蔡德允(公元 1905 年 — 公元 2007 年),浙江湖州人,后迁居香港,现代泛川派女琴家。

  蔡德允师从沈草农学琴,迁居香港后,仍坚持操琴,一丝不苟。她用六十年的时间,磨励出古朴流畅的琴风。

  蔡德允一生,有弟子多人,其中刘楚华、谢俊仁、苏思棣等都成为了名家。

  蔡德允著有《 愔愔 室琴谱》, 收琴曲三十五首,并 记录了她六十年的习琴心得。另外,她还有《蔡德允古琴艺术》演奏专辑流行于世,收录琴曲包括:《古琴吟》、《慨古吟》、《 关山月》、《湘江怨》、《良宵引》、《玉楼春晓》、《精忠词》、《阳关三叠》、《普安咒》、《平沙落雁》、《梧叶舞秋风》、《长门怨》、《梅花三弄》、《忆故人》、《渔樵问答》、《醉渔唱晚》、《水仙操》、《龙翔操》、《潇湘水云》、《阳春》、《胡笳十八拍》。

 

 

  三十八、吴宗汉

吴宗汉

  吴宗汉(公元二十世纪) ,江苏常熟人,现在梅庵派琴家。

  吴宗汉为徐立孙之弟子,梅庵派第三代传人,琴风苍劲有力,注重节拍。他认为 弹琴快慢无一定标准,或快或慢,应以曲情为转移,轻重缓急,抑扬顿挫,以能传神为主。惟过慢,则听者感觉枯涩乏味,易生倦意,故不可取。

  吴宗汉曾任上海东南中学校长,后往台湾从事教育事业。他 和 夫人王忆慈在台湾国立艺专授琴,是为台湾大专学校有琴课之始。所以,他在台湾琴界影响很大。

  吴宗汉传授弟子四十三人,其中以吕培原、唐建垣、陶铸生、王海燕等最为著名。

 

 

  三十九、吴景略

吴景略

  吴景略(公元 1907 年 — 公元 1987 年)名韬,字景略, 别号缦叟,江苏常熟人,现代最杰出的琴学大家之一,虞山派代表人物,虞山吴门创始人。

  吴景略初学琵琶、三弦、箫、笙等乐器,后随在常熟的天津琴家王端璞学琴数月,以后发奋自学,四方求教,采众家之长,自成一体。后经李明德介绍加入今虞琴社,并曾任司社,主理今虞社务。他以“箫声琴韵室”之名,在上海、常熟两地教学,收翁瘦苍等五十余名弟子。

  公元 1953 年,吴景略被聘为中央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研究所通讯研究员, 1956 年任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弹拨教研室主任,专门从事古琴教学和研究工作,后又当选为中国文学艺术联合会委员、中国音乐家协会民族音乐委员会委员,曾任北京古琴研究会会长。他 培养出了吴文光、李翔霆等不少古琴名家 。

  吴景略精于打谱。他根据《五知斋琴谱》、《神奇秘谱》等多种明清古谱,完成了《梧叶舞秋风》等四十余首打谱作品。他还创作了琴曲《胜利操》,移植改编了《新疆好》。他著有《七弦琴教材》、《虞山琴话》、《古琴改良》等琴学论著。他逝世后,《七弦琴教材》被整合到《虞山吴氏琴谱》中。

  吴景略在继承虞山琴风的基础上,博采众长,将丝竹中的加花手法,运用在古琴演奏中,又兼收西方音乐中的营养。他的琴风兼有北之雄奇、豪宕与宏廓,又备有南之清润、柔婉与流丽,世称“虞山吴门”琴风。他善长的琴曲包括:《渔樵问答》、《梧叶舞秋风》、《胡笳十八拍》、《潇湘水云》、《广陵散》、《墨子悲丝》、《秋塞吟》、《阳春》、《忆故人》等。

  《中国音乐大全古琴卷》卷二中,收录了吴景略的琴曲《阳春》、《墨子悲丝》、《潇湘水云》、《梧叶舞秋风》、《秋塞吟》、《忆故人》、《渔樵问答》。另外,他有《吴景略古琴艺术》专辑流行于世,收录了他演的琴曲十八首,包括:《潇湘水云》、《梧叶舞秋风》、《忆故人》、《平沙落雁》、《渔歌》、《普庵咒》、《胜利操》、《广陵散》、《梅花三弄》、《墨子悲丝》、《渔樵问答》、《长门怨》、《秋塞吟》、《阳春》、《胡笳十八拍》、《新疆好》、《流水》、《酒狂》。

  吴景略还致力琴器的改革,现代的古琴尼龙钢弦,就是他和民乐厂共同研制成功的。尼龙钢弦在尽量保持古琴原有音色的前题下,扩大了音量,减小了走手音磨擦声。这是吴景略对琴文化发展的重要贡献之一。

 

 

  四十、陈心园

陈心园

  陈心园(公元 1908 年 — 公元 1994 年) 字永奎,现代梅庵派琴家。

  陈心园是梅庵名家徐立孙的入室弟子,是徐立孙琴风的继承者之一。徐立孙有学生近百人,“其中有成者约二十人左右,以陈心园、杨泽章及朱惜辰冠其曹。”初版的《梅庵琴谱》,即陈心园执笔书写的。

  公元 1980 年起,陈心园继任南通梅庵琴社社长。

  陈心园有两首琴曲录音收录在《梅庵琴韵》 CD 中,即:《玉楼春晓》、《平沙落雁》。

 

 

  四十一、吴兆基

吴兆基

  吴兆基(公元 1908 年 — 公元 2002 年)字湘泉,生于湖南汉寿县,后迁居 苏州,现代吴门琴派琴家、武术家。

  吴兆基是吴派名家吴兰荪之子。他承家学,继承了吴派的文人琴风。另外,他也师从川派琴家吴浸阳学琴。

  自虞山、广陵从吴派中崛起,时人言辄虞山、广陵,吴派之名,鲜为人所提及。吴兆基在其父吴兰荪所奠定的基础上,与 徐忠伟、叶名佩 等,在苏州创立“吴门琴社”,大弘吴派琴风。使吴门琴韵享誉琴坛。

  吴兆基弘扬文人琴,有别于早期流行宫廷的乐府琴和后期流俗于酒肆茶楼的演艺琴,其琴风清淡朴拙,别具文人气质和山林之风。他抚琴时,琴容端庄,手势简静,干净利落;取音洁静清越,无重浊煞音;吟猱含藏不露,含蓄自然,有“山林琴风”之称。

  吴兆基善长演奏《渔歌》、《搔首问天》、《鸥鹭忘机》、《石上流泉》等琴曲。《中国音乐大全古琴卷》卷七中,收录了他《搔首问天》、《忆故人》、《渔歌》三曲。另外,他还有专辑《吴门琴韵》流传于世,收琴曲十五首,包括:《胡笳十八拍》、《鸥鹭忘机》、《平沙落雁》、《秋塞吟》、《阳春》、《忆故人》、《渔歌》、《白雪》、《良宵引》、《梅花三弄》、《普安咒》、《石上流泉》、《潇湘水云》、《阳关三叠》、《渔樵问答》。

 

 

  四十二、李浴星

  李浴星(公元 1908 年 — 公元 1976 年),河北丰润县人,现代九嶷派琴家、书法家、画家。

  李浴星曾入北京,就读于中国大学法律系,并师从九嶷派创始人杨时百学琴,操缦数十年而不辍。除古琴外,其书画造诣皆高,为时人所重。

  公元 1949 年,李浴星回唐山定居, 1976 年唐山大地震时遇难。

 

 

  四十三、侯作吾

  侯作吾(公元 1910 年 — 公元 1963 年) 名卓,又名遇辰,四川人,现代川派琴家。

  侯作吾自幼性敏好学,尤嗜琴技绘画,毕业于上海艺专后,曾到日本留学,就读于上野美专,回国后在重庆相园寺小学、壁山中学、成都艺专任教。

  侯作吾琴风热情奔放,畅达不羁,承袭了蜀派风格。他热衷于整理古谱。由他整理的曲谱,堆叠盈尺。抗日战争期间,遇日机空袭,他置他物于不顾,只背古琴躲进防空洞。后他在一次上海古琴雅集中,以《高山流水》而成名,被视为蜀派名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侯作吾先后在中央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四川音乐学院教授古琴。他曾和杨荫浏整理出版了《古琴曲汇编》第一集。另外,他是第一个把古琴减字谱和五线谱做成对照谱出版的人。

  《中国音乐大全古琴卷》卷八中,收录了侯作吾的琴曲《高山流水》。这是他的代表曲目。

 

 

  四十四、张育瑾

张育瑾

  张育瑾(公元 1914 年 — 公元 1981 年) 字景瑜,山东诸城人,现代诸城派琴家。

  张育瑾琴学师承 其岳父,王溥长的后人王秀南。其琴风以 奔放洒脱见长。他终身从事艺术教育事业,曾任山东艺术专科学校音乐科副主任,并授古琴;曾与詹澄秋发起组织济南古琴研究会,自任会长;曾为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山东分会常务理事。

  张育瑾与夫人王凤襄把祖传的王溥长《桐荫山馆琴谱》抄本加以整理,刻印传世。他又把在济南詹澄秋家中发现的诸城派珍本《琴谱正律》刻印传世。另外,他还有《山东诸城派古琴》、《琴曲〈关山月〉的调查研究》、《琴曲〈广陵散〉之研究》、《古琴入门》、《三分损益在管律上的矛盾》等琴著。

  张育瑾培养了弟子十余人,其中知名的有庞雨珠等。

 

 

  四十五、李璠

李 璠

  李璠(公元 1915 年 — 公元 2008 年) 湖北大悟人,现代泛川派琴家、植物遗传学家。

  李璠毕业于四川大学农学院,曾任四川和东北农业大学副教授、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研究员、中科院遗传研究所植物遗传室主任、北京市委会小麦科技顾问、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研究员。

  李璠在重庆时师从蜀中琴家裴铁侠学琴,后经裴铁侠介绍,又师从胡莹堂,以后又曾受学于查阜西。他承古人之学,以琴为道,强调琴的高雅性,提倡以琴修身养性。其琴风淡定恬然,古朴宁静,有隐士之风,善弹琴曲《高山》。

  李璠是谦谦君子、琴中大隐。他致力于琴,不计名利,其高风受到很多现代琴家的敬仰。

 

 

  四十六、孙毓芹

孙毓芹

  孙毓芹(公元 1915 年 — 公元 1990 年) 字泮生,河北省丰润县(现唐山市丰润区)人,现代梅庵派琴家。

  孙毓芹毕业于北京中国学院,不久从军,后随军往台湾,直至终老。

  孙毓芹最初学琴于田畴,到台湾后师从梅庵琴家章志荪。他初到台湾时,因没有琴,故自学斫琴,经长期摸索,遂通斫琴之道。

  章志荪去世后,孙毓芹传其衣钵。公元 1972 年,吴宗汉因病去了美国,孙毓芹便接替吴宗汉在台湾国立艺专国乐科担任的古琴教学工作。 1982 年,他又在台湾国立艺术学院教琴。他在台湾的古琴弟子相当多,影响很大。因此, 1985 年、 1989 年他在台湾先后获“薪传奖”和当选“国宝级民族艺师”。

  孙毓芹去世后,在其学生的努力,和台湾艺术学院民族音乐系系主任吴瑞泉及该校校长凌嵩郎的支持下,成立了“民族艺师 孙毓芹 先生古琴纪念室”,陈列了孙毓芹平的字画、书籍、录音资料、古琴等物。

 

 

  四十七、翁瘦苍

翁瘦苍

  翁瘦苍(公元 1916 年 — 公元 2002 年)名之澜,字瘦苍,晚年自号晚山老人,常熟人,现代虞山派琴家、书法家、画家。

  翁瘦苍是同治、光绪两朝帝师翁同 龢 非直系后裔,受家学熏陶,酷爱中国传统文化,精书法、绘画。他的山水画老师为陈达。当时吴景略亦随陈达学画。以此因缘,翁瘦苍得以师从吴景略学琴。后吴景略移居上海,常熟琴事,由张骥一主持。因养家之需,翁瘦苍于弹琴书画之外,曾任小学国文、美术教师和政府文职人员。

  后常熟成立国画组(常熟工艺美术厂前身),翁瘦苍辞去教职,往国画组工作。文革期间,他受到冲击,暂停了古琴生涯。得平反之后,他重新操琴,并传琴授艺,培养了不少弟子。

  公元 1984 年,翁瘦苍发起创建了“虞山琴社”,并自任社长。他晚年时,琴艺达到高峰。他较好地继承了吴景略早期的风格,琴风萧疏淡雅,清新隽永,指力刚劲,而没有追求吴景略后期雍容华贵、流畅华丽的风格。

  《天宝古琴曲集》 CD 中,收录了翁瘦苍的《高山》一曲。而《虞山琴韵》 CD 中,收录了他的《平沙落雁》。

 

 

  四十八、徐匡华

徐匡华

  徐匡华(公元 1917 年 — 公元 2007 年), 浙江台州海门(今椒江市)人,现代浙派琴家。

  徐匡华为浙派名家徐元白之子,自幼受家学熏陶,十三岁随父学琴。抗日战争时期,他中断习琴而就读于四川大学史地系,毕业后任 上海正中书局编辑,在重庆、上海等地教过书。

  文革后期,徐匡华重操琴艺。文革结束后,他从工作单位退休,专心于琴事。公元 1979 年,他组织成立古琴研究小组,并颇有成果,于是在 1981 年受到推荐,使他和“江南箫王”宋景濂合奏的《思贤操》得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中出版,并向世界音乐教育机构推荐。此后,他与浙江歌舞团的“江南丝竹队”到上海、北京、天津、宁波、绍兴等地巡回演出。他也曾赴香港进行古琴演出。 1986 年,他在古琴研究小组的基础上成立了“西湖琴社”并任社长。

  徐匡华善长的琴曲包括:《思贤操》、《潇湘水云》、《渔樵问答》、《满江红》、《梅花三弄》等。他有古琴演奏专辑《浙派古琴一代宗师徐匡华大师》流行于世,收录琴曲括:《广陵散》、《满江红》、《梅花三弄》、《鸥鹭忘机》、《平沙落雁》、《普庵咒》、《思贤操》、《潇湘水云》、《阳关三叠》、《渔樵问答》。

  徐匡华也善于斫琴,在古琴共鸣箱的设计上有自己的风格,使徐琴的外观和音质上均有自己的特点。

  公元 2001 年,张艺谋拍摄电影《英雄》。徐匡华在片中出演了一位盲人琴师。这使他在社会上的名气更加响亮,以致不少人往往向他求教古琴。

  徐匡华门人中,以其子 徐 君跃最为有名,为浙派的领军人物。

 

 

  四十九、乐瑛

乐 瑛

  乐瑛(公元二十世纪),北京人,现代金陵派女琴家。

  乐瑛之父在北京开药店。乐瑛自幼受到严格的传统文化教育,八、九岁时师从黄勉之弟子贾阔峰学琴。她善长《岳阳三醉》、《沧海龙吟》、《列子御风》、《韦编三绝》等琴曲。其琴风强劲坚实,吟猱得法,得贾阔峰之真传。

  《中国乐音大全古琴卷》卷六中,收录了乐瑛的四首琴曲,即:《岳阳三醉》、《沧海龙吟》、《列子御风》、《韦编三绝》。

 

 

  五十、陈阅聪

陈阅聪

  陈阅聪(公元 1917 年 — 公元 2008 年), 北京人,祖籍河南灵宝县,现代诸城派琴家。

  陈阅聪毕业于北平大学工学院应化系,历任东北大学教授、冶金部北京钢铁设计研究总院高级工程师等职。他年幼学钢琴,十五岁拜诸城派琴家张友鹤为师学古琴,曾著有《古琴浅说》,为北京古琴研究会会员。

  陈阅聪为人谦和,琴风质朴纯真、稳健中正,因善长琴曲《长门怨》,而有“陈长门”之称。他有古琴演奏专辑《柳谷琴韵 - 陈阅聪古琴独奏》流行于世,收录琴曲包括:《长门怨》、《秋江夜泊》、《捣衣》、《归去来辞》、《古琴吟》、《良宵吟》、《平沙落雁》、《关山月》、《彼岸引》、《南薰歌》、《阳关三叠》、《梅花三弄》。

 

 

  五一、高仲均

高仲均

  高仲均,现代天津琴家,民国时为高法法官,雅好琴学,后隐居于天津红桥区,授琴传业,有弟子多人,八十二岁时去世。其琴风清淡古朴。《潇湘水云》 CD 收录了他的琴曲《南风歌》。《琴韵缤纷》(三) CD 收录了他的琴曲《渔樵问答》。

 

 

  五十二、谢孝苹

谢孝苹

  谢孝苹(公元 1920 年 — 公元 1998 年),江苏梅安县人,现代琴家。

  谢孝苹毕业于东吴大学法科,修国际政治,公元 1947 年后一直从事外交工作。 1950 年在外交部工作, 1979 年任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

  谢孝苹之琴学,师从吴景略,又曾受学于张子谦。另外,查阜西、夏一峰等琴家,也对他有一定的影响。

  谢孝苹琴风婉约多姿,率性潇脱。他有古琴专辑《纪侯钟》流行于世,收录琴曲九首,包括:《洞庭秋思》、《长门怨》、《良宵引》、《阳春》、《秋塞吟》、《渔歌》、《梅花三弄》、《忆故人》、《渔樵问答》。

  谢孝苹是现代古琴史学大家。他在古琴史学方面的著述,是他对琴学的重要贡献。其琴著包括:《古琴流传日本考》、《高罗佩与中国古琴学》、《东皋琴谱东渡纪事》、《旅日琴僧东皋心越》、《海外发现〈龙吟馆琴谱〉孤本》等。

 

 

  五十三、姚丙炎

  姚丙炎(公元 1921 年 — 公元 1983 年),杭州人,现代姚门琴派创始人。

  姚丙炎中学毕业后,终身以会计为生,业余爱好音乐。他善长三弦、二胡,后随浙派名家徐元白学琴,并放弃了其他乐器。

  公元 1949 年,姚丙炎定居上海,业余致力于琴学理论和古琴打谱工作。后为上海音乐学院古琴客座教师。

  姚丙炎打谱数量很大,有“打谱王”之称。经他打谱的琴曲有近五十首,包括:《酒狂》、《华胥引》、《幽兰》、《广陵散》、《乌夜啼》、《大胡笳》、《楚歌》等。

  姚丙炎琴风稳健坚实,含蓄严谨,古朴自然,意味幽远,自成一家气象,世称“姚门”琴风。他善长琴曲《高山》、《酒狂》、《华胥引》、《大胡笳》等。

  姚丙炎有琴著《我弹幽兰》、《发掘〈孤馆遇神〉的感受和设想》、《七弦琴曲〈酒狂〉打谱经过》等。姚门有古琴演奏专辑《姚门琴韵》流行于世,其中收录姚炳炎两首琴曲:《高山》、《大胡笳》。

 

 

  五十四、吴兆奇

  吴兆奇(公元 1921 年 -- ),苏州人,现代吴派琴家。

  吴兆奇为吴派名家吴兰荪之子,吴兆基之弟。他承家学,自幼学琴,并一直参加苏州的古琴活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他曾在苏州的文化宫任职,并曾请刘少椿在文化宫传授古琴。文革时期,他一度停止弹琴,直至文革结束。

  吴兆奇在弹琴时,讲究中正平和、清微淡远,强调自然而然。他后来定居南京,为南京金陵琴社秘书长。

 

 

  五十五、俞伯荪

俞伯荪

  俞伯荪(公元 1922 年 -- ),四川人,现代川派琴家。

  俞伯荪师承川派琴家陈蕴儒、龙琴舫, 后致力于培养川派古琴继承人,为“东坡诗琴社”社长。

  俞伯荪善弹《墨子悲丝》、《佩兰》、《高山》、《流水》等曲,琴风峻急奔放、跌宕铿锵、稳健朴实。他从事挖掘和打谱工作,为《蜀道难》等古诗词配曲数十首。

  俞伯荪有古琴演奏专辑《蜀中琴韵(二):俞伯荪》上、下两集流传于世,共收录二十首琴曲,包括: 《 墨子悲丝》、《孔子读易》、《水仙操》、《长清》、《石上流泉》、《醉渔唱晚》、《平沙落雁》、《梧叶舞秋风》、《关山月》、《流水》、《秋江夜泊》 、 《 春山听杜鹃》、《高山》、《 欸 乃》、《捣衣》、《佩兰》、《潇湘水云》、《忆故人》、《渔樵问答》、《阳关三叠》。

 

 

  五十六、王华德

王华德

  王华德(公元 1922 年 — 公元 2008 年),四川人,现代川派琴家。

  王华德二十四岁开始学琴,先后师从易上达、龙琴舫、侯作吾、喻绍泽、查阜西。后在成都传琴,有弟子百余人。

  王华德有古琴演奏专辑《蜀中琴韵(一):王华德》流传于世,收录琴曲十二曲,包括:《醉渔唱晚》、《高山》、《流水》、《忆故人》、《佩兰》、《猿鹤双清》、《水仙操》、《洞庭秋思》、《普安咒》、《广陵散》、《潇湘夜雨》、《短清》。

 

 

  五十七、许健

许 健

  许健(公元 1923 年 -- ),河北人,现代琴家、 古琴史学家。

  许健曾就读于重庆国立音乐学院,毕业后留校执教,公元 1954 年进入中国艺术研究院任研究员,直至退休。

  许健早年师从杨荫浏、查阜西、管平湖,从事古琴研究。他曾编著《古琴曲集》,还著有古琴史学著作《琴史初编》,此外还有很多琴学论文。

  许健琴风稳健,同时也从事打谱,有 20 多首琴曲打谱作品。

  公元 1956 年,许健担任北京古琴研究会副会长,后任中国琴会顾问、北美琴社顾问。

 

 

  五十八、郑珉中

郑珉中

  郑珉中(公元 1923 年 -- ),北京人,祖籍四川华阳,现代琴家、书法家、画家、古琴鉴定学家、古砚鉴定学家。

  郑珉中之画,师承林彦博、汪霭士、溥雪斋;书法师承溥雪斋;琴学师承管平湖。其琴风苍劲稳健,古朴纯和。而其在古琴的研究和鉴定方面,见地甚深,最具权威。

  郑珉中长期工作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曾任陈列组、历代艺术组、书法铭刻组、绘画组、铜器组、金石组、工艺组组长,公元 1982 年以后,重点从事古琴、古砚的研究。

  郑珉中是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中国博物馆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北京古琴研究会副会长、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故宫博物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五十九、王迪

王 迪

  王迪(公元 1923 年 — 公元 2005 年),现代九嶷派女琴家。

  王迪师承现代古琴大师管平湖,她继承管平湖的琴学的同时,热衷于发掘琴歌。她从《东皋琴谱》、《风宣玄品》、《张鞠田琴谱》、《松声操琴谱》等二十余种较为流行的琴谱中发掘整理出琴歌百余首,并请专人以简谱、减字谱、歌词三行格式逐一缮写,以便于演唱和弹奏,并有多首琴歌录音,流行于世。

  王迪曾任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古琴会副会长,曾参加 查阜西 先生带领的古琴采访小组,是《中国音乐大全古琴卷》的特约编辑。

 

 

  六十、杨景涵

  杨景涵(公元二十世纪),现代琴家,居于北京,琴风朴实凝重,亦好斫琴,北京古琴研究会会员。

 

 

  六十一、朱惜辰

朱惜辰

  朱惜辰(公元 1924 年 — 公元 1959 年),南通人,现代梅庵派琴家。

  朱惜辰 初随陈心园学琴,后 师从徐立孙。他继承了徐立孙的琴风。徐立孙曾谓:“朱惜辰得余真传,盖吾派之理想传人。” 其《搔首问天》有青出于蓝之说。

  朱惜辰为人内向,从不轻易在人前显己之技,受到同门的敬佩。

  《梅庵琴韵》 CD 中,收录了朱惜辰的琴曲《秋江夜泊》、《搔首问天》、《挟仙游》、《风雷引》。

 

 

  六十二、徐忠伟

  徐忠伟(公元二十世纪),现代虞山派琴家,师从吴景略之弟子张骥一,公元 1986 年,与吴兆基、叶名佩一起,发起创办了苏州吴门琴社。

 

 

  六十三、梅曰强

梅曰强

  梅曰强(公元 1929 年 — 公元 2004 年),南京人,祖籍江西,现代广陵派琴家。

  梅曰强之琴学,启蒙于浙派琴家汪建候,又曾随金陵派夏一峰及赵云青、川派胥桐华学琴,后师从广陵名家刘少椿。他在继承了刘少椿纯正的广陵琴风的同时,兼收浙派、金陵派、川派的特点,对广陵琴曲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美化,形成其自由跌宕、绮丽细腻、刚柔相济、清逸文雅的风格,讲究音正韵和,以琴写心。

  梅曰强曾在南京师范学院任课外 古琴 老师,退休后定居扬州,曾在扬州师范学院 任课外 老师,又在扬州开设梅曰强琴馆,弟子逾百人。他曾任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南京音乐家协会理事、中国琴会常务理事、南京乐社委员兼古琴组长、广陵琴社和梦溪琴社名誉理事。

  梅曰强的古琴录音资料,现已流传于世的包括:《广陵琴韵(六):梅曰强》、 《移云斋心旨》。

  《广陵琴韵(六)》收录琴曲包括《耕莘钓渭》、《离骚》、《佩兰》、《平沙落雁》、《秋夜读易》、《山居吟》、《梧叶舞秋风》、《渔歌》。

  《移云斋心旨》收录琴曲包括《 山居吟》、《樵歌》、《平沙落雁》、《梅花三弄》、《耕莘钓渭》、《秋夜读易》、《渔歌》、《佩兰》、《墨子悲丝》、《忆故人》、《秋塞吟》、《良宵吟》、《静观吟》、《秋江夜泊》、《醉渔唱晚》、《渔樵问答》、《风雷引》、《普庵咒》、《离骚》、《梧叶舞秋风》、《秋风词》、《阳关三叠》。

 

 

  六十四、叶名珮

叶名珮

  叶名珮(公元 1929 年 -- ),浙江温州人,现代女琴家。

  叶名珮少年在上海生活,即已开始学琴,后师从张子谦、李明德,以后又去杭州随徐元白学琴。后定居苏州。

  公元 1986 年,她与吴兆基、徐忠伟一起,发起创办了苏州吴门琴社。

  叶名珮琴风 委婉细腻,清新舒畅,为人谦和,乐于助人。她先后共教出弟子六十余人。

 

 

  六十五、陈长林

陈长林

  陈长林(公元 1932 年 -- ),福建福州人,现代闽派琴家、计算机专家。

  陈长林是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曾任中国计算机学会信息存储技术专业 委员会常务委员,兼大容量存储学组组长,曾参加中国第一台电子计算机“ 103 ”机研制,任中国第一台自己设计的大型电子计算机“ 119 ”机外围设备技术负责人。

  陈长林同时也是现代著名琴家,是 北京古琴研究会理事、中国琴会常务理事、北美琴社顾问。他十四岁起随其父陈琴趣及其表姨吴子美学琴,后又根据唱片进行自学。十九岁后,他又得到吴景略、张子谦、查阜西等大家的指教。

  陈长林之琴风,以闽派为基础,又博采众长,形成 吟猱有度,板眼明晰,刚柔相济,韵味深长; 温劲饱满,亮丽圆活, 细腻缜密,潇洒流畅的特点。 他善长《大胡笳》、《龙朔操》、《平沙落雁》等琴曲,有个人专辑《闽江琴韵》流传于世。《闽江琴韵》中收录琴曲包括:《龙朔操》、《雉朝飞》、《庄周梦蝶》、《大胡笳》、《潇湘水云》、《阳关三叠》、《平沙落雁》、《春江花月夜》。

  陈长林精通打谱,先后有打谱作品近六十首,最具代表性的有《龙朔操》等。他打谱采用“看谱打谱”和“弹琴打谱”相合的方法,重视节奏、音律,强调“仪咏合声”,并特别提倡尊重原著,“从主观上不改变古谱”。他在打谱方面的贡献,对现代琴学有一定的影响。

 

 

  六十六、李仲唐

李仲唐

  李仲唐(公元 1933 年 -- ),陕西西安人,现代琴家。

  李仲唐师从吴景略和查阜西,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系古琴专业,为中国九三学社社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上海今虞琴社社员,曾任陕西乐团古琴演员、西安音乐学院民族音 乐系副 教授。

  李仲唐热心于琴事,曾多次举办古琴讲座,并曾为《桃花扇》、《李清照》、《东陵大盗》、《天宝轶事》等十余部影视片担任古琴配乐。

 

 

  六十七、卫家理

  卫家理, 字南 箎 ,号半瓶老人, 四川乐山人, 现代琴家。

  卫家理师从虞山吴门吴景略,又曾受教于 查阜西、张子谦、姚丙炎、王洁儒、俞伯荪等琴家。他善长于《渔樵问答》、《忆故人》、《潇湘水云》、《普安咒》、《梅花三弄》等曲,有《黄云秋塞》等打谱作品,并曾创作《四月八》、《怀念引》。《琴韵缤纷》(三) CD 收录了他的琴曲《四月八》。

  卫家理曾任贵州遵义地区文工团乐队队长二十八年;公元 1986 年在遵义创建播州古琴研究会,并任会长。

 

 

  六十八、韩廷瑶

  韩廷瑶(公元 1934 年 -- ),北京人,现代九嶷派琴家。

  韩廷瑶就读于清华大学时,师从九嶷琴家关仲航,后又受教于顾梅羹、管平湖、吴景略、陈长林等琴家,后在郑州、开封等地收徒授琴,弘扬九嶷派琴学。他的打谱作品包括:《列子御风》、《沧海龙吟》、《 欸 乃》、《高山》等琴曲。

 

 

  六十九、吴钊

吴 钊

  吴钊(公元 1935 年 -- ),苏州人,现代琴家、古琴史学家。

  吴钊生于书香之家,自幼受到昆曲、古琴等传统文化的熏陶。公元 1953 年,他师从泛川名家查阜西学琴。后来,他入天津南开大学历史系,兼从虞山吴门吴景略学琴。大学毕业后,他入 中央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研究所,师从音乐史家杨荫浏研究中国音乐史。 1985 年,他就任中国艺术研究所副研究员,兼北京古琴研究会秘书长; 1991 年任该所研究员,兼北京古琴研究会会长;后又任中国艺术研究所中国音乐史研究室主任;曾任中国琴会会长。

  吴钊的琴风苍劲幽远,吟猱丰富,善长《忆故人》、《鸥鹭忘机》、《汉宫秋月》等琴曲。他有个人专辑《汉宫秋月》流传于世,收录琴曲包括:《汉宫秋月》、《关山月》、《梅花三弄》、《鸥鹭忘机》、《普庵咒》、《阳关三叠》、《忆故人》、《渔樵问答》。

  吴钊曾多次往美国、 法国、德国、韩国、日本、菲律宾等国进行讲学、演奏会等学术琴学传播活动。其主要著作包括:《追寻逝去的音乐足迹 - 图说中国音乐史》、《中国音乐史略》(合著)、《中国古琴珍萃》(主编)、《琴曲集成》(整理)、《中国古代音乐史料辑要》、《古琴基础教程》( VCD )等。

 

 

  七十、刘正春

刘正春

  刘正春(公元 1935 年 -- ),南京人,现代金陵派琴家。

  刘正春十五岁时,师从诸城派琴家王生香学琴,以后又从学于泛川派周空明、金陵派夏一峰、广陵派刘少椿、梅庵派程午佳、金陵派赵云清等琴家。其琴风以金陵派为根本,别取诸家之长,形成宁静舒缓、秀丽幽远的风格。他善长《秋江夜泊》等琴曲。《琴韵缤纷(一)》 CD 中,收录了他的琴曲《秋江夜泊》、《平沙落雁》。

  刘正春是现代金陵派的代表人物,金陵琴社社长,中国古琴学会学术委员会专业委员兼常务理事、中国琴会常务理事、江苏省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南京音乐家协会名誉理事。

 

 

  七十一、庞雨珠

庞雨珠

  庞雨珠(公元 1935 年 -- ),山东德州人,现代诸城派琴家。

  庞雨珠 毕业于山东艺专音乐系,师从诸城派琴家张育瑾学琴,后历任中国琴会理事、聊城大学艺术学院客座教授、山东琴会副会长、济南琴会名誉会长。

  庞雨珠的琴著包括《古琴简明教程》、《中国古琴音乐文集》、《古琴演奏技法浅议》、《历来琴家多长寿刍议》、《古琴泛音初探》等。

 

 

  七十二、容天圻

容天圻

  容天圻(公元 1936 年 -- )字秋庵,号琴禅,福州人,现代台湾琴家、水墨鉴定家。

  容天圻出生于福州,客籍中山,后往台湾,二十七岁时在台湾师从胡莹堂学琴。他继承了胡莹堂宁重苍古的琴风,并著有琴文多篇,在台湾琴界影响很大。

  容天圻的弟子李孔元,后来也是台湾极有影响的琴家。

 

 

  七十三、姜抗生

姜抗生

  姜抗生(公元 1937 年 -- ),出生于上海,现代琴家。

  姜抗生早年曾随卫仲乐学琵琶,后师从溥雪斋学琴,以后又受学于查阜西和吴景略,是北京古琴研究员早期的会员,后参加中国歌舞团。

  姜抗生的琴风稳重大度,善长《鹤舞洞天》、《流水》等曲。他热衷于琴事活动,后来在青岛教琴。

 

 

  七十四、戴树红

戴树红

  戴树红(公元 1937 年 -- ),江苏泰州人,现代洞箫专家、琴家。

  戴树红曾任上海音乐学院副教授、中国音乐家协会上海分会会员、上海今虞琴社社长、中国琴会常务理事、苏州民乐一厂顾问。由于其以萧著称,故有“箫神”之谓。

  戴树红之琴,师承于张子谦,继承了张子谦的琴风,并被谓为张子谦之知音。他还经常和张子谦合作,进行琴箫合奏。张子谦流传于世的诸多琴箫合奏录音,即是与戴树红合作的。

 

 

  七十五、李禹贤

李禹贤

  李禹贤(公元 1937 年 -- ),号劲草,又号琴童, 山东桓台人,现代琴家、画家。

  李禹贤十六岁开始学琴,启蒙于张正吟,后师从夏一峰、刘景韶、张子谦,并私淑于管平湖、吴景略,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附中;历数十年后, 创立“劲草琴堂”,并 执教于福建省艺术学校。

  李禹贤之琴,由“金陵派”入门,打“梅庵派”功底,走“广陵派”路向,有“慢中去韵,韵中含情,情中生景,景中有我,凝神入化”之体会,形成了苍劲稳重的琴风。他善长《满江红》、《流水》等琴曲。《琴韵缤纷》(三) CD 中,收录了他的琴曲《满江红》。

  李禹贤的琴著包括:《闽派古琴考察报告》、《打谱与研究》、《八闽琴史略》等。他的打谱作品包括:《风云际会》、《雉朝飞》、《高山》、《江月白》、《春怨》、《休契吟》、《胡笳十八拍》等琴曲。

  李禹贤亦擅长国画,尤精花鸟,有琴画齐名之誉。

 

 

  七十六、徐晓英

徐晓英

  徐晓英(公元 1937 年 -- )又名霞影, 浙江衢县人,现代浙派女琴家。

  徐晓英为文史学家徐映璞之女,从小受家学薰陶,有深厚的古文诗词功底,有“三衢才女”之称。

  公元 1954 年起,徐晓英师从浙派名家徐元白、张味真学琴,后赴京、沪等地受学于查阜西、吴景略、溥雪斋等名家;同时也随古筝名师王巽之学筝;后进入杭州歌舞团担任古琴、古筝演奏员。她曾任杭州四、五届政协委员、中国琴会常务理事等职。

  公元 2001 年,徐晓英开设“霞影琴馆”,另外还编写了《霞影古琴教程》 ( 上、下册 ) ,用于教学,有弟子千人。她写有《古琴艺术赏析》等二余篇论文,曾为《陋室铭》、《乌夜啼》、《雉朝飞》等琴曲打谱,并善于琴歌演唱。她的部分琴曲录音被收入古琴 CD 中。《琴韵缤纷》(二)中,收录了她的《思贤操》。《琴韵缤纷》(三)中,收录她的《阳关三叠》。

 

 

  七十七、孙贵生

孙贵生

  孙贵生(公元 1937 年 -- ),上海人,现代琴家及笛、箫演奏家。

  孙贵生少年习笛、箫,后师从泛川派名家查阜西学琴,又受教于广陵派名家张子谦及虞山派名师吴景略。以后,他又师从律学家潘怀素学习中国音乐理论,专攻音律学。

  孙贵生曾任中国电影乐团管乐部部长,从事电影音乐工作三十余年,录制的影视音乐达数百部。

  孙贵生有古琴专辑《阳关三叠》流行于世,收录曲目包括:《 欸 乃》、《伯牙悼子期》、《春晓吟》、《洞庭秋思》、《关山月》、《鹊桥仙》、《阳关三叠》、《忆故人》、《幽兰》、《醉渔唱晚》。

 

 

  七十八、汪铎

汪 铎

  汪铎(公元 1938 年 -- )学名珍昌,字光瑜,别号采真,生于苏州,现代吴门琴派琴家。

  汪铎生母吴湘岑(兆瑜)为吴兰荪之女。其舅父吴兆基为吴门著名琴家。汪铎之琴学师承吴兆基,另外曾受学于青城道士吴纯白(浸阳、观月)。

  汪铎琴风宁静澹泊,隽永朴拙。他在继承吴门琴派的文人琴风外,还热衷于整理内容与道家有关的琴曲。他曾打谱《采真游》、《崆峒问道》、《庄周梦蝶》、《挟仙游》、《嵇氏四弄》等琴曲。

  公元 2002 年,汪铎创立吴声琴学研究所,主编了古琴刊物《琴道》。

  汪铎的个人琴曲专辑有《道家琴曲》、《溪山清韵》。另外他还出版了古琴教学 DVD 《丝桐讲习》。

 

 

  七十九、林友仁

林友仁

  林友仁(公元 1938 年 -- ),上海人,祖籍台湾,现代广陵派琴家。

  林友仁之琴,启蒙于金陵派夏一峰,师承于广陵派刘少椿,就读于 上海音乐学院民乐系古琴专业时,师从卫仲乐,并受学于刘景韶、顾梅羹、沈草农等琴家。他就职于上海音乐学院民乐研究室,任中国古代音乐史研究、教学,并兼教古琴;曾任职于音乐研究所,任中国音乐研究室副主任。

  林友仁琴风浑朴自然,宽缓醇厚,善长《流水》、《普安咒》、《醉渔唱晚》、《平沙落雁》、《梅花三弄》等琴曲。他的古琴录音专辑很多,包括:《广陵琴韵(七):林友仁》、《琴韵萧声弄流水》、《 MUSIC FOR THE QIN ZITHERLIN YOU REN 》、《中天真味》。其中 《广陵琴韵(七):林友仁》收录琴曲包括:《流水》、《梅花三弄》、《平沙落雁》、《普安咒》、《樵歌》、《忆故人》、《醉渔唱晚》。《琴韵萧声弄流水》收录琴曲包括:《长门怨》、《良宵引》、《流水》、《平沙落雁》、《普安咒》、《阳关三叠》、《忆故人》。

  林友仁在教学方面强调回归自性修养,舒展心灵。他的琴著包括《琴乐考古构想》等。

 

 

  八十、刘赤城

刘赤城

  刘赤城(公元 1938 年 -- ), 江苏南通人,现代梅庵派琴家。

  刘赤城自幼随其父刘嵩樵习琴,曾受学于徐立孙,后就读于 上海音乐学院,师从刘景韶。他曾 执教于安徽艺术学院,后调入安徽省歌舞团从事古琴独奏及研究工作。他从事古琴演奏数十年,具有相当深厚的功底。 其琴风绮丽缠绵,雄劲豪放,绰注吟猱较为夸张。他有《国乐大师(二):刘赤城》、《梅庵真传》等专辑流传于世。其中《国乐大师(二):刘赤城》收录琴曲包括:《长门怨》、《捣衣》、《风雷引》、《关山月》、《极乐吟》、《流水》、《平沙落雁》、《秋风词》、《秋江夜泊》、《搔首问天》、《挟仙游》、《渔樵问答》、《玉楼春晓》、《醉渔唱晚》。

  刘赤城曾有打谱作品五十余首,包括《秋鸿》、《羽化登仙》等;有专业性论文多篇;是 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兼任安徽省梅庵琴社社长。

 

 

  八十一、朱子易

朱子易

  朱子易(公元 1938 年 -- ) 字云程,江苏金坛人,现代诸城派琴家。

  朱子易师从诸城派名家詹澄秋学琴,并亦精于琵琶,曾在专业文艺团体长期任琵琶演奏员,后改做政府机关工作和理论工作,退休后又潜心钻研古琴并开始传授学生,有弟子六十余人。他曾任 山东省音协古琴专业委员会会长、山东泉韵琴社社长、中国古琴学会常务理事等。

  朱子易琴风苍劲有力、挥洒自如,在继承传统的基础,融合了一些现代气息。他主张学琴先要打好基础,要通过一些小型曲目,在实际应用中系统、正确地掌握古琴的常用指法;并提倡兼收并蓄,广泛吸收各派的成熟曲目和演奏经验,以不断提高。

 

 

  八十二、陶筑生

  陶筑生(公元 1938 年 -- ),原籍江西南昌,居于台北,现代梅庵派琴家,公元 1969 年起从吴宗汉学琴,能弹梅庵诸曲,在台湾有一定影响。另外他也通古筝及箫、笛,曾在国乐团中任箫、笛演员。

 

 

  八十三、郑云飞

郑云飞

  郑云飞(公元 1938 年 -- ),杭州人,现代浙派琴家。

  郑云飞师从浙派名家徐元白学琴,后在杭州传琴,有弟子四十余人。他提倡从 多方面吸取知识,比如多看戏、多听音乐、多看画、多游山玩水等,从中吸取多门类艺术来营养自己的古琴观;并特别强调“先继承,再发展”,但最好不要离开传统,应该尽量用传统古琴指法来创造曲目。

  郑云飞也从事打谱。经他打谱的琴曲子包括:《楚歌》、《屈源问渡》、《泛沧浪》等。他对传统琴谱的总结为:“《五知斋琴谱》中指法讲得最多,最详尽、细腻;《西麓堂琴统》收录的琴曲最多,调性最广,很具有打谱意义;《自远堂琴谱》是收集大型曲谱最多的琴谱……”

 

 

  八十四、顾泽长

顾泽长

  顾泽长(公元 1939 年 -- ),祖籍四川华阳,现代泛川派琴家。

  顾泽长为川派名家 顾梅羹长子,承家学,继承了川派朴实稳健,峻急跌宕,洒脱奔放的琴风,后任 沈阳音乐学院教授、辽宁省古琴研究会会长。另外,他也精通传统斫琴之法。

  古琴 CD 《文王操》中,收录了顾泽长的琴曲《醉渔唱晚》。

 

 

  八十五、李祥霆

李祥霆

  李祥霆(公元 1940 年 -- ), 满族,吉林省辽源市人,祖籍辽宁岫岩,现代琴家。

  李祥霆出生于中医家庭,自幼对传统艺术颇为偏爱,曾学习吹箫、古典诗词及水墨画;后因从广播中听到《关山月》而醉心于琴;公元 1957 年拜查阜西为师,并由顾梅羹启蒙,开始学琴; 1958 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师从吴景略,同时受学于管平湖、溥雪斋等琴家; 1963 毕业后留校任教; 1958 年到英国剑桥大学作古琴即兴演奏并在伦敦大学亚非学院音乐研究中心 任客座 教授,教授古琴和洞箫; 1994 年回国,在中央音乐学院继续任教;历任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北京古琴研究会会长、中国琴会会长、中国古琴学会会长、英国东方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家协会民族音乐委员会委员、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理事、台北和真琴社顾问、日本吟咏道八洲庄鹰洲会名誉顾问、北美琴社顾问。

  李祥霆熔虞山吴门、泛川等派风格于一炉,强调根据曲意而确定表现手法,其琴风 流畅秀丽,大静大动,如长江奔雷,似孤岭松涛,特点鲜明, 自成一家,并善长即兴弹奏 。他的古琴演奏专辑非常丰富,包括:《李祥霆古琴艺术》 、《幽居》、《李祥霆》、《唐人诗意》等。

  《李祥霆古琴艺术》收录琴曲包括:《 欸 乃 》、 《长门怨》、《广陵散》、《流水》、《梅花三弄》、《秋塞吟》、《潇湘水云》、《忆故人》、《幽兰》。

  《幽居》收录琴曲包括:《潇湘水云》、《静夜思》、《梅花三弄》、《良宵引》、《流水》、《长门怨》、《渔樵问答》、《梧叶舞秋风》、《离骚》、《幽居》、《广陵散》。

  《李祥霆》收录琴曲包括:《胡笳十八拍》、《离骚》、《流水》、《梅花三弄》、《平沙落雁》、《望秦》、《夜琴》(一)、《夜琴》(二)、《夜琴》(三)、《渔樵问答》、《虞山秋》。其中《望秦》、《夜琴》三首、《虞山秋》为即兴曲。

  《唐人诗意》收录琴曲都是李祥霆即兴做曲作品,包括:《长河落日圆》、《窗含西岭千秋雪》、《春风又绿江南岸》、《独钓寒江雪》、《孤帆远影碧空尽》、《天地一沙鸥》、《卧看云起时》、《星垂平野阔》、《野渡无人》、《月是故乡明》。

  李祥霆长期从事古琴教育事业,有中外弟子数百人。其琴著颇丰,包括:《 查阜西 先生的古琴演奏艺术》、《再论 查阜西 先生的古琴演奏艺术》、《弹琴录要》、《琴乐之境百字诀》、《唐代古琴演奏美学及音乐思想研究》等。他还拍摄了 《古琴教学》 VCD ,有很大的影响。另外,李祥霆还创作了新琴曲《三峡船歌》、《风雪筑路》。

 

 

  八十六、成公亮

成公亮

  成公亮(公元 1940 年 -- ),江苏宜兴人,现代广陵派琴家。

  成公亮公元 1960 年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附属中学的古琴专业, 1965 年毕业于该学院民族音乐理论作曲系,后为南京艺术学院音 乐系副 教授。

  成公亮曾学琴于梅庵派刘景韶,后师从广陵派张子谦。其琴风宽缓深沉,跌宕缠绵,刚柔并济,以广陵为根本,以他派为辅助。他的古琴录音专辑颇丰,包括:《广陵琴韵(二):成公亮》、《秋籁》、《袍修罗兰》、《 是曲不知所从起 -- 成公亮打谱集》。

  《广陵琴韵(二):成公亮》收录琴曲包括:《长门怨》、《归去来辞》、《酒狂》、《龙朔操》、《平沙落雁》、《潇湘水云》、《忆故人》、《渔樵问答》、《醉渔唱晚》。

  《秋籁》收录琴曲包括:《遁世操》、《良宵引》、《流水》、《普安咒》、《文王操》、《潇湘水云》、《醉渔唱晚》。

  《袍修罗兰》是成公亮创作的古琴套曲,包括:《地》、《水》、《火》、《风》、《空》、《见》、《识》、《如来藏》。

  《 是曲不知所从起 -- 成公亮打谱集》收录琴曲包括:《文王操》、《遁世操》、《忘忧》、《凤翔千仞》、《孤竹君》、《桃源春晓》、《 明 君》、《龙朔操》、《洞庭秋思》、《归去来辞》。

  成公亮致力于琴学理论钻研和打谱。他打谱的琴曲收录在《是曲不知所从起 — 成公亮打谱集》中。他还有琴著多篇,如《 古琴家张育瑾和山东诸城琴派》等。

 

 

  八十七、谢导秀

谢导秀

  谢导秀(公元 1940 年 -- ), 广东梅县人,现代岭南派琴家。

  谢导秀少年时即学二胡、扬琴、笛子等乐器,后考入广州音乐专科学校(现星海音乐学院)民乐系古琴专业,师从岭南派名家杨新伦。毕业后一直从事古琴研究。他继承了岭南风格,并也有自己的特点;另外还通晓筝、二胡、箫、唢呐、笛子、葫芦丝等乐器。

  谢导秀曾与杨新伦一起组建广东古琴研究会,并任秘书长,杨新伦去世后任会长,并任中国古琴学会常务理事兼学术委员会专家委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广东省音乐家协会会员。他还和杨新伦一起,将《古岗遗谱》整理成册。

  谢导秀琴风刚劲中带有缠绵,富有广东音乐特色。他的古琴专辑包括:《淳醇清亮古琴梦》、《碧涧流泉》。

  《淳醇清亮古琴梦》收录琴曲包括:《 高山流水》、《平沙落雁》、《鸥鹭忘机》、《神化引》、《碧涧流泉》、《双鹤听泉》、《渔樵问答》、《玉树临风》、《妆台秋思》、《乌夜啼》、《平湖秋月》、《怀古》、《春江花月夜》。

  《碧涧流泉》收录琴曲包括:《 平沙落雁》、《乌夜啼》、《双鹤听泉》、《碧涧流泉》、《神化引》、《禅院钟声》、《怀古》、《玉树临风》、《高山流水》、《鸥鹭忘机》、《碧涧流泉》、《渔樵问答》、《平湖秋月》、《伯牙吊子期》、《泛沧浪》、《小胡笳》、《楚歌》。

 

 

  八十八、王永昌

王永昌

  王永昌(公元 1940 年 -- ), 江苏南通人,现代梅庵派琴家、琵琶演奏家。

  王永昌为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特约研究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当代音乐界名人大辞典》副主编;曾学琴于徐立孙,继承了梅庵派琴风,善长于《平沙落雁》、《长门怨》、《捣衣》、《搔首问天》等琴曲。

  王永昌打谱的琴曲包括《高山》、《高山流水》、《关睢》、《列子御风》等;有琴著多篇,包括《论梅庵琴派》等。

 

 

  八十九、龚一

龚 一

  龚一(公元 1941 年 -- ),南京人,现代琴家。

  龚一十三岁开始学琴,十五岁得到查阜西的好评,先后就读于上海音乐学院附中、上海音乐学院,专修古琴,曾随张正吟、夏一峰、刘少椿、王生香、赵云青、张子谦、顾梅羹、沈草农、刘景韶等十二位琴家学琴,广泛学习了广陵、金陵、泛川、诸城、梅庵等多个琴派的风格,熔各家于一炉,自成一家,形成了 清和婉转,中正秀丽的琴风。他强调在弹琴时,要“心中有古人,眼前有今人”。以古琴与民乐团进行合奏,也是其特点。

  龚一善长《潇湘水云》、《平沙落雁》、《醉渔唱晚》等琴曲,有非常丰富的古琴专辑流行于世,包括:《乌夜啼》、《潇湘水云》、《酒狂》、《广陵绝响》、《云水吟》、《琴箫引》、《龚一》。

  《乌夜啼》收录琴曲包括:《平沙落雁》、《古风操》、《阳关三叠》、《泛沧浪》、《秋塞吟》、《忆故人》、《大胡笳》、《关山月》。

  《潇湘水云》收录琴曲包括:《潇湘水云》、《醉渔唱晚》、《龙翔操》、《山居吟》、《神人畅》、《江流》、《山水情》。

  《酒狂》收录琴曲包括: 《 欸 乃》、《汉节操》、《酒狂》、《平沙落雁》、《渔歌》、《渔樵问答》、《醉渔唱晚》。

  《广陵绝响》收录琴曲包括:《长门怨》、《大胡笳》、《广陵散》、《酒狂》、《流水》、《山居吟》、《潇湘水云》、《阳关三叠》、《醉渔唱晚》。

  《云水吟》为琴箫合奏专辑,收录琴曲包括:《宝鼎赞》、《赤壁怀古》、《大雄宝殿》、《峨嵋佛光》、《梵海云僧》、《寒山僧踪》、《九华苍松》。

  《琴箫引》亦为琴箫合奏专辑,收录琴曲包括: 《 欸 乃》、《春晓吟》、《泛沧浪》、《关山月》、《良宵引》、《平沙落雁》、《石上流泉》、《忆故人》、《渔樵问答》、《玉楼春晓》。

  《龚一》收录琴曲包括:《 渔歌》、《醉渔唱晚》、《平沙落雁》、《汉节操》、《渔樵问答》、《酒狂》、《 欸 乃》、《神人畅》。

  龚一历任上海电影乐团古琴演员、上海乐团古琴演员、上海民族乐团团长、上海音乐学院客席古琴教师、中国琴会副会长、中国古琴学会执行会长。他除古琴演奏外,还致力于打谱和新曲创作。其打谱作品包括:《大胡笳》、《大雅》、《幽兰》、《神人畅》、《山居吟》等二十余首琴曲;并为《广陵散》作出节本。他创作的新曲包括:《梅园吟》、《春风》等。

 

 

  九十、荣鸿曾

荣鸿曾

  荣鸿曾(公元 1941 年 -- ),香港人,现代琴家。

  荣鸿曾历任 香港大学群芳中国音 乐讲座 教授、兼任美国匹兹堡大学音 乐 教授、香港大学文学院副院长、麻省理工学院物理学博士、哈佛大学音 乐学 博士,是香港的著名学者。

  荣鸿曾之古琴,师承泛川琴家蔡德允。他认为 古琴音乐在中国文化中有着光辉的价值,故对古琴的发展非常热心,曾与刘楚华一起,将蔡德允《 愔愔 室琴谱》手本编制成书。

  古琴 CD 《古琴荟珍》中,收录了其弹奏的《龙翔操》、《华胥引》二曲。

 

 

  九十一、梁铭越

梁铭越

  梁铭越(公元 1941 年 -- ),北京人,现代台湾琴家、作曲家。

  梁铭越是古筝名家梁在平之子,自幼随父学习古筝,后师从胡莹堂学琴,是胡莹堂的主要弟子之一。他于公元 1957 年入台湾艺术专科学校音乐科学习小提琴及理论作曲, 1964 年往美国夏威夷大学音乐学院深造,后转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从师西格、 胡德等 教授学习民族音乐学。

  梁铭越长期从事音乐研究,主要琴著包括:《古琴的研究》等。

 

 

  九十二、陈熙埕

陈熙埕

  陈熙埕,杭州人,现代虞山吴门女琴家。

  陈熙埕早年随管平湖学琴,后考入 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古琴专业, 师从虞山吴门创始人吴景略,毕业后回到杭州, 在浙江省歌舞团任古琴专业演奏员; 在杭州传授琴艺; 后 为中国琴会常务理事。

 

 

  九十三、张铜霞

张铜霞

  张铜霞(公元 1942 年 -- ),四川铜梁县人,祖籍山东冠县,回族,现代川派女琴家。

  张铜霞毕业于 四川音乐学院古琴专业,师从川派名家喻绍泽。她在四川音乐学院期间,曾学习声乐,故精通于琴歌。她曾把部分现代歌曲,作成琴歌演唱。

  张铜霞是中国国家歌舞团副教授,国家二级演奏员,“中国古琴艺术联谊中心”办公室主任。她曾主办《七弦琴音乐艺术》杂志,保存了大量琴学资料。

 

 

  九十四、李天桓

李天桓

  李天桓(公元 1942 年 -- ),原籍河北,生于北京,后迁回唐山,现代九嶷派琴家。

  李天桓为九嶷派李浴星之子,少承家学,随李浴星习琴,并曾受教于管平湖、查阜西等琴家。其善长 《良宵引》、《归去来辞》、《平沙落雁》、《高山》、《流水》、《水仙操》等琴曲。

  公元 2000 年,李天桓成立唐山古琴研究会,并任会长。此后在河北、天津地区,多此举行琴事活动,如古琴音乐欣赏、九嶷派琴学讲座等。其琴著包括: 《一鼓息万动再弄鬼神泣—— 李浴星 先生发掘古琴曲 < 广陵散 > 忆记》、《修琴点滴》、《关于古琴记谱的浅见》、《近百年来唐山的古琴概况》、《琐忆 管平湖 先生》等。

 

 

  九十五、丁纪园

丁纪园

  丁纪园(公元 1942 年 -- ), 河南邓州人,后定居郑州,现代泛川派女琴家。

  丁纪园公元 1962 年入沈阳音乐学院,师从泛川派名家顾梅羹学琴及琴学理论,得其传授《醉渔唱晚》、《四大景》、《墨子悲丝》等二十余曲,以《流水》、《汉宫秋月》、《秋塞吟》、《潇湘水云》、《普庵咒》等曲最为擅长。《琴韵缤纷》(一)中,收录了她的琴曲《汉宫秋月》。

  丁纪园著有《白石道人歌曲译谱新注》(与高文合著)。他的打谱作品包括《汉宫秋》、《庄周梦蝶》、《佩兰》、《古怨》、《宋玉悲秋》等。

  丁纪园历任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河南大学教授。公元 2002 年,他创立中州琴会,并自任会长。 2004 年,他又组织成立了河省古琴培训中心。

 

 

  九十六、何明威

何明威

  何明威,现代川派琴家、斫琴家、琵琶演奏家,为四川省歌剧舞剧院琵琶演员。

  何明威师从川派名家喻绍泽学琴,不仅能演奏,也精于斫琴,是中国古琴学会乐器制作委员会专家委员。其所斫之琴,具有 明亮、灵敏、松透、穿透力强的特点, 共鸣好,音量大且正、实,声音匀整,韵味绵长,比较适合现代的古琴演出,故受到很多琴家的好评。

 

 

  九十七、曼大墨

曼大墨

  曼大墨(公元 1943 年 -- )名字原文 Manfred Dahmer ,德国人,现代琴家。

  曼大墨曾在在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师从李祥霆学琴,并曾到台湾做研究考察。回国后,他在德国的多个城市都曾举办古琴“谈奏会”,推广古琴。

  曼大墨著有《广陵散——中国记载最早器乐之最著名作品》、《琴——中国古典弹弦乐器》,并有 CD 专辑《长清》流行于世。

 

 

  九十八、张清治

张清治

  张清治(公元 1943 年 -- ),现代台湾琴家、画家。

  张清治为 台北国立艺术大学传统音乐研究所及造形艺术研究所教授 。其师从胡莹堂学琴,长年进行琴学研究,著有 《琴境图说——古琴艺术的美感境界》 。他在《琴境图说》中提出:“ 琴乐之为道,是为琴道。琴之为乐。乐在音乐之外,是为乐外乐。乐外乐,其乐趣之得,得之于趣外、乐外。”

 

 

  九十九、杨晴

杨 晴

  杨晴(公元 1943 年 -- ),苏州人,现代吴派女琴家、画家。

  杨晴先后师从裴金宝、吴兆基学琴,善长琴歌弹唱,为吴门琴社理事。她吸收了昆曲的咬字、吐音、上韵等用腔,使其琴歌很有特点,著有《以情带声、声情并茂》等琴文。

 

 

  一OO、丁承运

丁承运

  丁承运(公元 1944 年 -- ),河南开封人,原籍河南邓州,现代琴家。

  丁承运毕业于湖北艺术学院器乐系,公元 1972 年起执教于河南大学,曾任音乐系主任、河南大学音乐艺术研究所所长;后历任武汉音乐学院音 乐学系 教授、中国音乐学院客座教授、台湾南华大学客座教授、中国音乐史学会副会长、中国律学学会理事、中国琴会常务理事、中国筝会常务理事、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华名人协会会员等。

  丁承运初学琴、筝于胞姊丁伯琴,后师从川派名家顾梅羹与广陵派名家张子谦学琴。他长年从事古琴研究,并致力于中国乐律学、中州筝派的发掘研究,及琴、瑟、筝乐器的研制。他主张推行中国音乐传统的传习方式等。

  丁承运曾打谱发掘琴曲《神人畅》、《白雪》、《六合游》、《石上流泉》、《卿云歌》、《修禊吟》、《流觞》等十余首,并有《清商三调音阶调式考索》、《论吟猱》、《琴调溯源》、《论五音调》等著作。其琴风雄浑刚健而质朴,善长《神人畅》等曲。《琴韵缤纷》(一) CD 收录了他的琴曲《神人畅》、《洞庭秋思》。《文王操》 CD 收录了他的琴曲《白雪》。

  另外,丁承运也斫琴,并致力于增大琴的音量,以适合于舞台表演。他著有斫琴论文《中国造琴传统抉微》。

 

 

  一O一、区君虹

区君虹

  区君虹(公元 1945 年 -- ),广州人,现代岭南派琴家、书法家、武术家。

  区君虹出生中医世家,精通岐黄,并通书法、武术。他师从岭南派名家杨新伦学琴,历数十年,成为岭南名家。他 不仅弹琴,亦能于斫琴和修琴,为中国古琴学会乐器制作委员会专家委员。

  区君虹 认为: “古琴的韵味那么足,表现力那么强,情感那么易于抒发和寄托,但音量那么小。所以并不是它本身或琴人故作清高,而是由不得它不清高。古琴艺术本身决定了它是涓涓细流,不能像其他乐器那样汹涌澎湃、轰烈张扬,但这股清流却有着数千年深厚文化的积淀承托,永远川流不息。”

 

 

  一O二、吴文光

吴文光

  吴文光(公元 1946 年 -- ),常熟人,现代虞山吴门琴家。

  吴文光是 虞山吴门创始人吴景略之子,为民族音 乐学 博士,中国音 乐学院 教授,中国国乐馆馆长。吴文光承家学,以表现自然之趣和擅长心理描写为追求,并采用中西融通之实证方法,阐述中国传统音乐(尤其是古琴音乐)的深层结构和微观体系。

  从公元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起,吴文光致力于《神奇秘谱》的研究,有《幽兰》、《樵歌》、《离骚》、《秋鸿》、《大胡笳》、《小胡笳》、《列子御风》、《关睢》等数十首打谱作品。

  吴文光的琴著包括:《虞山吴氏琴谱》、《中国音乐现象的美学探索》、《吴景略的古琴音乐》(英文)、《论古琴情感形象的生理记录法》、《 < 碣石调 ? 幽兰 > 研究》、《琴调》、《打谱探赜》等。

  吴文光之琴风清洌奇峻,融合部分西乐理念,极具个性,善长《列子御风》、《幽兰》、《阳春》等琴曲。他的古琴专辑包括:《阳春》、《琴统搴英》、《列子御风》、《流水》、《古琴大师吴文光》、《吴文光古琴精选》( DVD )等。

  《阳春》专辑收录琴曲包括:《泛沧浪》、《胡笳十八拍》、《梅花三弄》、《秋塞吟》、《阳春》、《渔樵问答》。

  《琴统搴英》专辑收录琴曲包括:《广陵散》、《 酒狂》、《梧叶舞秋风》、《长门怨》、《秋鸿》、《普安咒》、《离骚》。

  《列子御风》专辑收录琴曲包括:《古风操》、《禹会涂山》、《列子御风》、《神人畅》、《秋月照茅亭》、《鹤鸣九皋》、《古怨》、《潇湘水云》、《大雅》、《招隐》。

  《吴文光古琴精选》收录琴曲,上集包括:《 仙翁操 》、《 黄莺吟 》、《 竹枝词 》、《 偶成 》、《 秋风词 》、《 招隐 》、《 卜算子 》、《 关山月 》、《 湘江怨 》、《 阳关三叠 》、《 秋月照茅亭 》、《 酒狂 》、《 长门怨 》、《 泛沧浪 》、《 古怨 》、《 古风操 》、《 神人畅 》、《 秋塞吟 》、《 樵歌 》、《 长清 》、《 列子御风 》、《 乌夜啼 》、《 忆故人 》、《 流水 》、《 秋鸿 》、《 墨子悲丝 》、《 普庵咒 》、《 离骚 》、《 碣石调·幽兰 》、《 阳春 》。下集包括:《 梅花三弄 》、《 禹会涂山 》、《 潇湘水云 》、《 渔歌 》、《 渔樵问答 》、《 广陵散 》、《 关睢 》、《 小胡笳 》、《 大胡笳 》、《 胡笳十八拍 》。

 

 

  一O三、唐建垣

唐建垣

  唐建垣(公元 1946 年 -- ),香港人,现代梅庵派琴家。

  唐建垣于公元 1968 年在台湾师从吴 宗汉、王忆慈伉俪学琴,得梅庵谱所载诸琴操,后又受学于孙毓芹、吴景略等琴家。他曾著《琴府》,所著录古今琴学资料甚丰,堪步杨宗稷《琴学丛书》后尘,为士林所重。另外,他还有古琴专辑《霞外琴韵》流传于世,收录琴曲包括:《普庵咒》、《长门怨》、《梅花三弄》、《忆故人》、《渔樵问答》、《潇湘水云》、《阳关三叠》、《平沙落雁》、《良宵引》、《玉楼春晓》。

  唐建垣是 美国康州民族音 乐学 博士,曾任教于香港中文大学、美国密西根大学、香港演艺学院。

 

 

  一O四、黄树志

  黄树志,香港人,亦居加拿大,现代琴家。其初学琴于新亚研究所琴社,启蒙于女琴家谢芳回,后师从香港泛川名家蔡德允,又受教于姚炳炎、吴景略。

  黄树志曾任新亚琴社社长,新亚琴社及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古琴导师,主编了《琴学丛刊》。他致力于古琴传统丝弦的研制和推广。其制出的“太古丝弦”质量相当出色。

 

 

  一O五、陈松宪

  陈松宪(公元二十世纪),号野韵,马来西亚吉隆坡人,专业化学师、沥青纸品工艺顾问,毕业于南洋大学化学系。其善于古琴、琵琶演奏,有“琵琶仙”之称。琴艺乃自学而成,后又从学于李禹贤。著有《韵的寻求-吉隆坡华乐运动四十年 (1955-1995) 》。其致力于对《普安咒》的深入研究和探讨,能弹多个版本。在马来西亚华乐界甚受尊敬。

 

 

  一O六、杨青

杨 青

  杨青(公元 1947 年 -- ),祖籍山东,生于东北,后迁居北京,现代琴家、琵琶演奏家。

  杨青历任 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民乐艺术收藏委员会副主任、乐器改革制作专业委员会秘书长、 中国琴会 秘书长 、琵琶专业委员会理事; 中国民族器乐学会副会长 ;中国古琴学会副会长;北京乐器学会吉他研究会会长。

  杨青自幼 习琵琶,琴学起萌于龚一,并受教于吴文光、李祥霆,后师从王迪、陈长林。 他 长年在专业文艺团体及民族音乐学术团体中从事中国民族弹拨乐器的演奏、乐器改革;并致力于古琴教学,弟子甚众,尤其是拥有大量少年学生;著有教材《少儿学古琴》(附 DVD )。

  杨青热衷于琴事活动,曾作过“关于古琴的艺术价值”讲座、“关于古琴的历史与现状”专题节目、“中国古典名曲讲解”、“扬州文化名宿刘少椿古琴艺术纪念会”、“南北琴人演奏会”、“全国桃李芬芳民族乐器观摩音乐会——少儿古琴专场音乐会”、“庆祝古琴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音乐会”、“ 2004 全国古琴大赛暨全国古琴艺术研讨会”、“丝桐乐会—新荷集—杨青师生专场音乐会”、“雅韵华章”艺术团赴日本东京都公开友好交流演出等活动。

 

 

  一O七、王海燕

  王海燕(公元 1947 年 -- ),原籍福建,现代台湾梅庵派女琴家。

  王海燕现于公元 1968 年起,随吴宗汉夫妇学琴,是吴先生伉俪门下学琴历时最久的一位琴弟子,能弹奏《风雷引》、《长门怨》、《关山月》、《极乐吟》、《捣衣》、《梅花三弄》、《平沙落雁》、《梧叶舞秋风》等二十余曲,后任台北艺术大学 传统音乐学系系主任兼 古琴教授、 台湾大学音乐学研究所教授。

 

 

  一O八、姚公白

  姚公白(公元 1948 年 -- ),杭州人,幼迁上海,现代姚门琴家。

姚公白为姚炳炎之子,幼承家学,并曾自学沈草农之《古琴初阶》。其琴风继承了姚门的指净而轻灵的特点,善长《小胡笳》、《乌夜啼》、《流水》等曲。《姚门琴韵》 CD 中收录了他的琴曲《古风操》、《秋宵步月》、《流水》、《小胡笳》。

姚公白有打谱作品《高山》、《鹤呜九皋》等,琴著包括《姚炳炎及其琴学成就》等。他历任中国音乐家协会云南分会会员、江苏分会会员,后任教于江苏太仓县明德学校

 

 

  一O九、韩杰

韩 杰

  韩杰(公元 1948 年 -- ),居于北京,现代闽派琴家。

  韩杰之琴学,师从闽派名家陈长林,琴风温劲圆活而流畅。他曾任中国民主促进会办公室主任、 中国琴会理事兼 办公室主任、中国古琴学会常务理事,并长期在文化馆从事文化工作,曾在北京东城区文化馆教授古琴。其琴著有《 浅析琴曲解题的内容、特点和意义》等。

 

 

  一O十、李明忠

李明忠

  李明忠(公元 1949 年 -- ),居于西安,现代琴家。

  李明忠 师从李仲唐学琴,是 古琴硕士,陕西省艺术研究所副研究员,主要从事古代音乐,西安鼓乐,琴学等方面的研究。其琴风古朴坚实。《文王操》 CD 收录了他的琴曲《流水》。另外,他曾以琵琶、古琴为影视《秦颂》、《秦始皇》等录制音乐。

  李明忠精于斫琴。其所斫之琴,纯和润泽,音质极佳,在琴界有很高的声誉。

  李明忠的琴著包括《斫琴随笔》、《中国传统哲学与中国琴学》等。

 

 

  一一一、刘善教

刘善教

  刘善教(公元 1949 年 -- ), 江苏盐城人,现代梅庵派琴家。

  刘善教是梅庵派名家刘景韶之子,是刘景韶梅庵琴学的继承人, 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历任中国音乐家协会江苏分会会员,中国民族器乐学会会员,中国古琴学会常务副理事长,镇江梦溪琴社社长。他热衷于琴事,主编了《梦溪琴刊》,多次在高等院校举办《中国古琴与传统文化》专题讲座及演奏。他继承了梅庵派绮丽缠绵的琴风。《潇湘水云》 CD 中收录了他琴曲《长门怨》。

 

 

  一一二、谢俊仁

谢俊仁

  谢俊仁(公元 1949 年 -- ),香港人,现代泛川派琴家。

  谢俊仁职业为医生,早年习筝,后醉心于琴,先后随关圣佑、刘楚华、蔡德允学琴,并曾受学于李祥霆及杨新伦。其琴风稳健细腻,并创作了《双乙反调》、《秋日游》、《变徽引》、《一闪灯花堕》、《落梅》等琴曲。他有古琴专辑《一闪灯花堕》流传于世,收录琴曲包括:《碧涧流泉》、《角意》、《流水》、《落梅》、《平沙落雁》、《秋祭》、《商意》、《双乙反调》、《潇湘水云》、《一闪灯花堕》、《忆故人》。另《古琴荟珍》 CD 中收录了其《双乙反调》一曲。

 

 

  一一三、苏思棣

苏思棣

  苏思棣, 广东番禺人,现代泛川派琴家。

  苏思棣好琴箫书画昆曲,初学箫笛,公元 1981 年师从泛川派蔡德允学琴。《文王操》 CD 中收录了他的琴曲《阳春》。《琴韵缤纷》(二)中收录了他的琴曲《静观吟》、《秋塞吟》。《古琴荟珍》 CD 中收录了他的琴曲《良宵引》、《普安咒》、《梧叶舞秋风》。

 

 

  一一四、刘楚华

刘楚华

  刘楚华(公元 1951 年 -- ),香港人,现代泛川派女琴家。

  刘楚华师从泛川派蔡德允,并曾受教于广陵派张子谦、姚门姚丙炎。其琴风沉稳凝重,清丽典雅,善长《水仙操》等琴曲。她有古琴专辑《水仙操》流传于世,收录琴曲包括:《龙翔操》、《长门怨》、《良宵引》、《水仙操》、《醉渔唱晚》、《平沙落雁》、《玉楼春晓》、《秋江夜泊》、《耕莘钓渭》、《渔樵问答》、《慨古引》、《潇湘水云》。《古琴荟珍》 CD 中收录了她的琴曲《秋江夜泊》、《水仙操》、《忆故人》、《长清》。

  刘楚华为浸会大学 古文系 教授,课余兼任古琴导师,传授琴学。

 

 

  一一五、唐世璋

唐世璋

  唐世璋,原名 JOHN THOMPSON ,美国人,现代琴家。

  唐世璋师从台湾梅庵派琴家孙毓芹学习梅庵琴谱,后定居香港长 洲岛,专心从事打谱。经过努力,他根据《神奇秘谱》、《浙音释字琴谱》等古谱,先后完成打谱作品百余首。并有古琴专辑《希声》流传于世,收录琴曲包括:《关睢》、《南薰歌》、《屈原问渡》、《山居吟》、《师贤》、《思舜》、《天台引》、《乌夜啼》、《阳关三叠》、《渔歌》、《渔歌调》、《禹会涂山》、《雉朝飞》。

  唐世璋认为 打谱应参照欧洲复古音乐的做法,如,在演奏和研究巴赫的音乐时,应用古钢琴而不是现代钢琴,做到乐器和音乐同步,以保证复古音乐的真实性;从而认为在古琴打谱,应该用丝弦而不能用尼龙钢弦。

  唐世璋有志於推广亚洲文化,认为亚洲艺术应是“艺术”,而不应局限为“传统艺术”或“民族艺术”。他建立了古琴网站,并上传了六十余首琴曲。

 

 

  一一六、沈兴顺

  沈兴顺,香港人,现代琴家,师从泛川派蔡德允。他长期致力于古琴收藏和琴器研究,有《古代琴器概说》等琴著。《古琴荟珍》 CD 中收录了他的琴曲《慨古引》、《修禊吟》。

 

 

  一一七、高培芬

高培芬

  高培芬(公元 1954 年 -- ),原籍山东诸城,出生于青岛,现代诸城派女琴家。

  高培芬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艺术系,师承诸城派张育瑾、王凤襄伉俪,后任教于山东济南回民中学,兼任山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古琴教师,为山东省古琴社社长,有古琴录音盒带专辑《古琴名曲》。

 

 

  一一八、裴金宝

裴金宝

  裴金宝(公元 1954 年 -- ),苏州望亭人,现代吴门琴家、企业家。

  裴金宝师承吴门琴派吴兆基,曾与吴兆基一起创办吴门琴社,后为吴门琴社副社长,是 中国古琴学会常务理事兼乐器制作委员会专家委员、中国琴会理事。

  裴金宝精于斫琴和古琴修复,所斫之琴受到琴界的好评。他的琴著包括:《中国古琴文化漫谈》、《阴阳学说与古琴》、《古琴修复》等。另外,他还创办了网上论坛 -- 《中国古琴》。

 

 

  一一九、姚公敬

  姚公敬(公元 1955 年 -- ),生于上海,原籍杭州,现代姚门琴家。

  姚公敬为姚炳炎之子,少承家学,继承了姚门的严谨稳健、恬淡含蓄的琴风,善长《华胥引》、《屈原问渡》等琴曲。《姚门琴韵》 CD 中收录了他的琴曲《酒狂》、《屈原问渡》、《华胥引》、《阳春》。

 

 

  一二O、徐永

徐 永

  徐永(公元 1955 年 -- )字静永,号五痴道人,江苏徐州人,现代广陵派琴家。

  徐永自谓一生所好,唯琴、医、书、画、剑五者,故名五痴。其琴学师从广陵派梅曰强,亦曾受学于诸城派李义,为中国琴会理事,徐州古琴学会会长、铜山古琴学会会长、海南省古琴学会名誉会长。

  徐永琴风严谨,待人谦和,收徒亦众。他尊重各派琴友,严诫弟子诋毁、轻视其他琴派。操琴之余,其雅好书画,擅写墨竹,常以之自励云:“竹之品,未出土时先有节。至凌云处心还虚,做人操琴皆应如此。”

 

 

  一二一、梁球

梁 球

  梁球,广东佛山人,现代岭南派琴家。

  梁球的曾祖为南洋富商,后定居佛山,家好古琴,以琴为乐。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梁氏以农耕养鱼为业。

  梁球继承了家学,并师从净尘和尚及谢导秀学琴。他以“不争朝斗市,无具利弊,以至囊空如洗,亦一笑之,守一琴书,如守巨富,淡泊宁静,明志致远!”为座右铭,长期操琴。在农务、弹琴之余,他亦好斫琴,并有一定心得。他组建了“佛山古琴研究会”,并任会长,有弟子四十余人。

 

 

  一二二、孙于涵

孙于涵

  孙于涵,台湾现代梅庵派女琴家,师从孙毓芹,长期生活于宁静田园之中,抚弦弄操,一切皆顺自然。她亦好斫琴,曾斫琴数张,并曾修复明代古琴。

 

 

  一二三、胡宝琴

胡宝琴

  胡宝琴(公元 1956 年 -- ),甘肃秦安人,现代虞山吴门女琴家。

  胡宝琴出身书香门第,受其父影响,雅好丹青,尤喜操琴。其琴学师承吴景略之弟子周兆颐,经数十年潜心研讨,自学不懈,能演奏《梅花三弄》、《流水》、《渔樵问答》、《平沙落雁》、《普庵咒》、《潇湘水云》、《醉渔晚唱》、《沧海龙吟》等琴曲,尤善于琴歌吟诵和演唱。

  胡宝琴长期从事文艺工作,后于天水市第五中学执教音乐课程。她平日致力于古琴的教学,有从习者十几人。

 

 

  一二四、桂世民

桂世民

  桂世民,文源琴舍主人,南京人,现代金陵派琴家。

  桂世民师从广陵派梅曰强,为金陵派夏一峰之再传弟子,琴风以金陵派为主,融合广陵风格,以严谨规范,稳健儒雅为特点,任南京金陵琴社副社长,有弟子数十人。

 

 

  一二五、陈金龙

  陈金龙,现代上海琴家,师从虞山吴门吴景略,公元 1977 年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在上海民族乐团任古琴、埙演奏员。他曾参与电视剧 《曹操与杨修》和《商鞅》配乐中古琴与埙的演奏。

 

 

  一二六、刘扬

刘 扬

  刘扬(公元 1957 年 -- ),扬州人,祖籍陕西富平,现代广陵派琴家。

  刘扬为刘少椿之孙,少承家学,启蒙于刘少椿,后师从其母刘蓉珍及广陵琴家梅曰强,得广陵正传。

  刘扬于公元 1984 年开始从事古琴教学; 1991 年成立民族乐器厂,专门研制古琴、古筝; 2001 年成立了“刘少椿琴馆”,并任馆长;后任中国古琴学会乐器制作委员会专业委员。

 

 

  一二七、李家安

李家安

  李家安(公元 1957 年 -- ),又名李家庵,号三音斋主,陕西西安人,现代广陵派琴家。

  李家安受家学影响,自幼热爱民族文化艺术。其琴学启蒙于金陵派琴家刘正春,后师从广陵派名家梅曰强,琴风较缓,缠绵婉转。他有古琴专辑《天籁》流传于世,收录琴曲包括:《天籁》、《山居吟》、《秋风词》、《古琴吟》、《秋江夜泊》、《忆故人》、《广陵散》、《潇湘水云》、《樵歌》、《双鹤听泉》、《酒狂》、《良宵引》、《阳关三叠》、《长门怨》、《平沙落雁》、《梅花三弄》、《流水》、《琴述》。

  李家安长期在南京教琴,并进行打谱和作曲。其打谱作品包括《天籁》、《潇湘水云》等,并创作了琴曲《琴述》。他历任中国国学研究会研究员、中国音乐家协会江苏分会会员、江苏省诗词协会会员、南京曲学研究会及南京民间艺术家协会理事、南京教育家协会民族音乐专家、金陵琴社及金陵昆曲社副社长。

 

 

  一二八、曾成伟

曾成伟

  曾成伟(公元 1958 年 -- ),四川成都人,祖籍四川简阳,现代川派琴家。

  曾成传为川派琴家喻绍泽外孙,少承家学,师从喻绍泽学琴。其毕业于 四川音乐学院民乐系,历任四川音乐学院民乐系副教授、中国音协会员、 中国古琴学会常务理事兼学术委员会专家委员、乐器制作委员会专家委员 、 中国琴会常务理事、 成都“锦江琴社”社长、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乐器改革与制作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

  曾成伟琴风率性豪放,善长《流水》、《佩兰》、《秋水》、《孔子读易》等琴曲。他有古琴专辑《蜀中琴韵》(三)流传于世,收录琴曲包括:《孔子读易》、《神人畅》、《秋水》、《佩兰》、《 欸 乃》、《流水》、《大胡笳》、《醉渔唱晚》、《孤馆遇神》。

  曾成伟善于斫琴。其所斫之琴具有雄、宏、松、透的特点,受到很多琴人的欢迎。

 

 

  一二九、李孔元

李孔元

  李孔元(公元 1959 年 -- ),台湾台南县人,现代泛川派琴家。

  李孔元少好国学,信仰佛教,喜书画,曾习筝与琵琶,毕业于台湾成功大学中国文学系,大学时师从容天圻学琴,后历任台中县明道高级中学教师、台湾交通大学音乐研究所 古琴 老师、 中国琴会 名誉理事、中国古琴学会常务理事。

  李孔元琴风深沉工整,简洁自然,深具文人气质。他有古琴专辑《秋月照怀 — 容天圻琴学遗绪》流行于世,收录琴曲包括:《长门怨》、《洞庭秋思》、《关山月》、《归去来兮辞》、《慨古吟》、《良宵引》、《流水》、《梅花三弄》、《鸥鹭忘机》、《平沙落雁》、《普庵咒》、《湘江怨》、《潇湘水云》、《阳关三叠》、《忆故人》、《渔樵问答》、《玉楼春晓》、《醉渔唱晚》。

 

 

  一三O、袁中平

袁中平

  袁中平(公元 1959 年 -- )字穆如,号中道人、清明琴斋主、曦轩、 东村 先生,台湾台北人,现代吴派琴家。

  袁中平琴学启蒙于台北孙毓芹,后师从苏州吴门琴派吴兆基。其琴风淳朴,以山林逸气为宗。他有古琴专辑《清明》流行于世。

  袁中平在美国、台北等地传琴,公元 2000 年创立“纽约琴社”, 2007 年创立 “中道琴社”于台北、青岛两地;历任台湾南华大学古琴客座教授、青岛大学古琴研究室主 任 教授;有《幽兰微见 -- 〈 碣石调 . 幽兰〉卷子研究》等琴著。他热衷于琴事,在美国、台湾等地举办过许多古琴讲座。

 

 

  一三一、马杰

马 杰

  马杰,号石青,南京人,现代琴家。

  马杰初学琴于张正吟,后师从龚一,并受教于程午嘉、梅曰强、林友仁等琴家。其琴风雄浑活泼而不失细腻。其古琴专辑包括《山居吟》、《幽兰》等。

  《山居吟》收录琴曲包括:《平沙落雁》、《流水》、《醉渔唱晚》、《山居吟》、《渔樵问答》、《龙翔操》、《关山月》、《忆故人》。

  《幽兰》收录琴曲包括:《 春晓吟》、《梅花三弄》、《碣石调幽兰》、《阳关三叠》、《乌夜啼》、《良宵引》、《 欸 乃》、《秋塞吟》、《酒狂》。

  马杰的琴著包括《古琴继承与创新》等,有打谱作品《泽畔吟》、《雉朝飞》、《春江晚眺》等。他历任 中国古琴学会常务理事兼培训中心主任、中国琴会常务理事兼专家委员会委员、江苏省音乐家协会会员、南京幽兰文化艺术中心主任、幽兰琴社社长。

 

 

  一三二、伏见无家

伏见无家

  伏见无家,日本人,现代琴家,镰仓琴社社长,师承蔡德允之再传弟子新仓凉子。他从事古琴打谱、演奏和教授,琴风舒缓宁静,有古琴专辑流传于世。所收琴曲,是他主要根据《东皋琴谱》打谱而成,包括:《采真游》、《楚歌》、《伐檀》、《归去来辞》、《获麟》、《静观吟》、《陋室铭》、《鹿鸣操》、《梅花三弄》、《鸥鹭忘机》、《平沙落雁》、《宋玉悲秋》、《桃园吟》、《天风环 珮 》、《修禊吟》、《阳春》、《渔樵问答》、《招隐》、《昭君引》。

 

 

  一三三、徐君跃

徐君跃

  徐君跃(公元 1960 年 -- ),杭州人,祖籍浙江海门,现代浙派琴家。

  徐君跃为徐匡华之子,现代浙派泰斗徐元白之孙,为浙派徐门传人。他少承家学,从祖母黄雪辉、父徐匡华学琴,后又随龚一、姚丙炎学琴,并受教于吴景略、张子谦等琴家。

  徐君跃毕业于浙江大学新闻系音乐学本科,后为中国古琴学会常务理事兼培训中心副主任、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会员、中国琴会理事、浙江西湖琴社社长、浙派琴筝艺术中心主任、浙江省中国文化研究会艺术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徐君跃琴风舒展流畅,跌宕多姿,注重技巧和音乐表现力。他的古琴专辑包括《国乐大师:徐君跃》 等。

  《国乐大师:徐君跃》专辑收录琴曲包括:《潇湘水云》、《思贤操》、《欸乃》、《酒狂》、《流水》、《神人畅》、《梅花三弄》、《关山月》、《醉渔唱晚》、《广陵散》、《阳关三叠》。

  徐君跃长期从事业古琴教学,有弟子数百人。

 

 

  一三四、陶艺

陶 艺

  陶艺(公元 1960 年 -- ),南京人,现代广陵派琴家。

  陶艺为广陵派名家刘少椿外孙, 十九岁入南京市京剧团,后师从广陵派梅曰强学琴。他致力于收集古琴文物史料,通于古琴考证、修葺和斫琴工艺研究,后任职于南京瑞得文化艺术有限公司、新加坡王朝艺术公司。

  陶艺曾为刘少椿、徐元白的古琴演奏录音,出版了光盘,为现代古琴文化研究,提供了史料。

 

 

  一三五、赵家珍

赵家珍

  赵家珍(公元 1960 年 -- ),现代虞山吴门女琴家。

  赵家珍为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师承虞山吴门创始人吴景略,并受学于张子谦、龚一、吴文光。其琴风刚柔相济,秀丽多姿,结合西乐营养,讲究推陈出新。她的古琴专辑包括《琴 . 逸》、《琴思》等。

  《琴 . 逸》专辑收录琴曲包括:《流水》、《梅花三弄》、《阳关三叠》、《忆故人》、《乌夜啼》、《渔樵问答》、《广陵散》。

  《琴思》专辑收录琴曲包括:《 平沙落雁》、《秋塞吟》、《龙翔操》、《墨子悲丝》、《渔歌》、《忆故人》、《梅花三弄》。

  此外,赵家珍还曾为《红楼梦》、《三国演义》等多部影视名片录制古琴音乐。

 

 

  一三六、张蔚君

张蔚君

  张蔚君(公元 1960 年 -- ),北京人,现代女琴家。

  张蔚君师从于孙贵生,为中国琴会理事,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会员,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理事。其职业为中国广播民族乐团演员,为国家二级演奏员。

  张蔚君有古琴专辑《流水》流传于世,收录琴曲包括:《流水》、《火树银桥》、《忆故人》、《洞庭秋思》、《酒狂》、《伯牙悼子期》、《梅花三弄》、《关山月》、《 欸 乃》、《平沙落雁》、《阳关三叠》。

 

 

  一三七、余青欣

余青欣

  余青欣,现代虞山吴门女琴家。

  余青欣于公元 1977 年开始习琴,启蒙于李祥霆; 1978 年后师从于虞山吴门创始人吴景略; 1980 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受业于吴景略之子吴文光, 1984 年毕业后,进入中央民族乐团。

  余青欣为国家一级演员,北京古琴研究会秘书长。其主要打谱作品包括:《牧歌》、《牧笛》、《离骚》、《那罗法曲》、《枯木吟》、《云水吟》;改编作品有《屈原问渡》;并有古琴专辑《离骚》流传于世。

 

 

  一三八、陈雯

  陈雯(公元 1961 年 -- ),台湾人,现代梅庵派女琴家。

  陈雯十四岁学筝,公元 1977 年考入台湾国立艺专国乐科,主修古琴,由王海燕启蒙,后师从孙毓芹。 1982 年毕业后,她进入中国文化大学音乐系国乐组, 1985 年毕业后,留校任古琴讲师,并任教于华岗艺术学样、国立艺术学院等学校。她曾任和真琴社社长, 1991 年在水晶唱片公司任音乐制作。 1995 年,陈雯迁居马来西亚,创办青山艺术学院,成为马来西亚的古琴传播者。

 

 

  一三九、李凤云

李凤云

  李凤云(公元 1961 年 -- ),天津人,现代广陵派女琴家。

  李凤云于公元 1976 年考入天津音乐学院附中, 1981 年升入天津音乐学院,主修琵琶,并随陈重学琴, 1985 年毕业并留校任教。她曾先后从学于李祥霆、张子谦、许健、李允中等琴家学琴及打谱理论,为广陵名家张子谦关门弟子。其琴风秀丽洒脱,有《广陵琴韵》(四)、《箫声琴韵》等古琴专辑流传于世。

  《广陵琴韵》(四)收录琴曲包括:《 湘江怨》、《四大景》、《梅花三弄》、《平沙落雁》、《广陵散》、《禅思》、《韦编三绝》、《胡笳十八拍》。

  《箫声琴韵》是李凤云、王建欣伉俪的琴箫合奏专辑,收录琴曲包括:《凤凰台上忆吹箫》、《胡笳十八拍》、《颐真》、《屈原问渡》、《普庵咒》、《良宵引》、《平沙落雁》、《墨子悲丝》、《渔樵问答》、《梅花三弄》、《阳关三叠》。

  李凤云的琴著包括:《曲波惊梦,涛声依旧》(评述张子谦 88 岁时的演奏,考证明代古琴“惊涛”)、《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 李祥霆古琴演奏评述》、《古琴音乐衰落的原因》、《琴人心语 — 琴趣盎然》、《老师的小屋》、《神奇秘谱及调意浅谈》、《张子谦古琴艺术初探》、《传统音乐门外谈》等。

  李凤云除任天津音乐学院讲师外,也是中国古琴学会常务理事兼学术委员会专家委员、天津音乐家学会古琴专业委员会会长、上海今虞琴社社员。

 

 

  一四O、乔珊

乔 珊

  乔珊(公元 1962 年 -- ),北京人,现代九嶷派女琴家。

  乔珊幼习琵琶,十九岁考入中国音乐学院古琴专业,师从管平湖的女弟子王迪学琴,后又受学于李祥霆。其琴风洒脱,结合西乐表现手法,注重情绪渲染,尤其善长琴歌,并常以古琴与乐队进行合奏。

  公元 1989 年,乔珊定居香港,曾任教于香港演艺学院; 1994 年移民加拿大。她在大陆、香港、加拿大等地,都热心推广古琴,以重振九嶷派为志向。

  乔珊有专辑《古琴新韵》流传于世,收录曲目包括琴曲:《广陵散》、《流水》、《梅花三弄》,琴歌:《钗头凤》、《关山月》、《咏梅》、《胡笳十八拍第一拍》、《胡笳十八拍第九拍》,古琴与钢琴双协奏曲:《太极》。

  公元 2005 年,乔珊曾到维也纳金色大厅进行《琴咏春秋》演出。

 

 

  一四一、戴晓莲

戴晓莲

  戴晓莲(公元 1963 年 -- ),上海人,现代广陵派女琴家。

  戴晓莲为广陵派张子谦之外孙女, 九岁起随张子谦习琴,深得其旨,又曾得益于吴景略、吴文光。公元 1981 年考入上海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系古琴专业,师从张子谦,同时受学于姚丙炎、龚一、林友仁等琴家; 1985 年毕业并留校,先后任职于图书馆资料室、唱片编目室,后任上海音乐学院学报《音乐艺术》编辑部编辑,兼任学院各系古琴必修、选修及外国留学生古琴教学,后为古琴专业副教授。

  其琴风严谨、亮丽、清越、传神,强调技法要受琴曲意境、神韵的支配。她有古琴专辑《广陵琴韵》(三)流传于世,收录琴曲包括:《广陵散》、《平沙落雁》、《龙翔操》、《醉渔唱晚》、《梅花三弄》、《长门怨》、《捣衣》、《潇湘水云》、《招隐》。另外,她还出版了古琴教学 VCD 《学好古琴》。

  戴晓莲同时也致力于古琴音乐理论研究,琴著包括:《合参琴谱 — 个性化的打谱体现》、《〈梅花三弄〉研究》等。她作为现代优秀女琴家,为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琴会理事、上海今虞琴社理事、欧洲中国音乐研究基金会海外会员。

 

 

  一四二、朱默涵

朱默涵

  朱默涵(公元 1963 年 -- ),辽宁大连人,现代泛川派女琴家。

  朱默涵于公元 1980 年考入沈阳音乐学院民乐系本科古琴专业,师从川派顾梅羹,是中国第一位古琴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历任沈阳音乐学院《乐府新声》编辑部编辑、古琴专业副教授,中国琴会理事,辽宁省音乐家协会会员,辽宁古琴研究会秘书长。

  朱默涵琴风古朴自然、潇洒奔放;有打谱作品《牧歌》、《楚歌》、《圯桥进履》、《石上流泉》、《潇湘夜雨》、《静观吟》、《雉朝飞》、《关睢》、《释谈章》等;著有《川派古琴艺术研究》、《古琴传统记谱法沿革探微》、《川派琴家顾梅羹》、《自然—中国古琴艺术之源与宿》、《琴曲打谱之美学探微》、《音韵—时代灵魂的显现》、《评〈存见古琴曲谱辑览〉》、《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中国古琴艺术》等琴文。

 

 

  一四三、刘丽

  刘丽(公元 1963 年 -- ),上海人,现代虞山吴门女琴家。 刘丽早年随龚一、张子谦学琴,后考入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古琴专业,师从吴景略,继承了虞山吴门琴风, 1988 年毕业后,在中国音乐学院古琴教授古琴课程,曾到美国纽约授琴。

 

 

  一四四、姚亮

姚 亮

  姚亮(公元 1963 年 -- ),苏州人,现代女琴家。

  姚亮幼习琵琶,十八岁时师从龚一学琴,亦曾受教于吴兆基。公元 1988 年,她移居深圳,在深圳成立姚亮古琴工作室,传授琴艺,后为中国古琴学会理事、香港民族艺术研究会副会长。

  姚亮有《姚亮古琴独奏专辑》流传于世,收录琴曲包括:《普庵咒》、《广陵散》、《阳关三叠》、《潇湘水云》、《梅花三弄》、《平沙落雁》、《流水》、《忆故人》、《关山月》、《春风》。

 

 

  一四五、朱晞

朱 晞

  朱晞(公元 1964 年 -- ),娄东太仓人,原籍昆山周庄,现代虞山派琴家。

  朱晞幼喜琴棋书画,公元 1979 年,随父迁居常熟后师从虞山派翁瘦苍学琴,并曾受学于吴景略,后又师从龚一。其琴风清微淡远、博大平和。他主编的《虞山琴韵》 CD 收录了其琴曲《渔樵问答》、《神人畅》、《洞庭秋思》。

  1987 年后,朱晞任教于常熟高等专科学校,并历任虞山琴社社长、太仓娄江琴社名誉社长、中国琴会常务理事、常熟理工学院音乐系客座教授。他长期从事琴学研究,琴著包括:《虞山琴派渊源及流变考略》、《重评严天池》、《虞山琴派研究》等;曾打谱整理琴曲十余首,包括:《流水》、《潇湘水云》、《梅花三弄》、《渔樵问答》等。同时,他也从事古琴教学,有弟子百余人。

 

 

  一四六、马维衡

马维衡

  马维衡(公元 1964 年 -- ),扬州人,现代广陵派琴家。

  马维衡少学昆曲,公元 1986 年师从广陵派胡兰、胡萌乾学琴,后从事老琴修复工作,后 为 中国昆曲研究会会员,中国琴会常务理事,扬州龙吟乐器研究所所长。

  马维衡精于斫琴, 1994 年研制了仿古断纹琴。其所斫之琴被称为“马琴”,特点为造型古朴,音色松透圆润。

 

 

  一四七、戴薇

  戴薇,上海人,现代广陵派女琴家。

  戴薇为戴树红之女, 自幼习琴,从学于张子谦、吴兆基、龚一、林友仁等琴家,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并留校执教。她有琴箫合奏专辑《阳关三叠》流传于世,系与戴树红合作作品,收录曲目包括:《关山月》、《极乐吟》、《良宵引》、《平沙落雁》、《普安咒》、《秋风辞》、《阳关三叠》、《玉楼春晓》。

 

 

  一四八、倪诗韵

倪诗韵

  倪诗韵(公元 1965 年 -- ),江苏海门人,现代梅庵派琴家。

  倪诗韵曾自学古琴,后师从梅庵派王永昌,并致力于斫琴研究。公元 2003 年,他发起成立海门市雷音斫琴坊,专业从事斫琴工作。

 

 

  一四九、范李彬

范李彬

  范李彬(公元 1965 年 -- ),台湾人,现代梅庵派琴家。

  范李彬毕业于台湾艺术学院,主修声乐。其古琴师承王海燕,后又师从张清治。其职业为台南艺术学院中国音乐系及台北华梵大学人文教育研究中心古琴教习,并教授佛教音乐和禅乐欣赏课程。

  范李彬致力于琴歌弹唱,有琴歌弹唱专辑《关山月》和《太古引》流传于世。

  《关山月》收录曲目包括:《春朝》、《凤求凰》、《古琴吟》、《古怨》、《关山月》、《黄莺吟》、《蒹葭》、《六月茉莉》、《茉莉花》、《秋风辞》、《太湖船》、《湘江怨》、《阳关三叠》、《摇婴仔歌》、《竹枝词》。

  《太古引》收录曲目包括:《道情》、《对雪》、《归去来辞》、《极乐吟》、《慨古吟》、《炉香赞》、《普庵咒》、《仙翁操》、《醉翁吟》。

 

 

  一五O、高士涛

高士涛

  高士涛(公元 1966 年 -- ) 字清英,号逸仙,别 号渤海琴高,笔名留云,现代九嶷派琴家,为中国佛教协会理事、河北省佛教协会驻会副会长、河北省第十届人大代表、震旦佛教艺术研究院院长、河北省禅学研究所研究员、河北省渤海琴社社长、中国琴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高士涛琴学师从于九嶷派李天桓,并受益于郑珉中、李璠等琴家。他所领导的渤海琴社,是石家庄地区的琴学组织,有弟子多人。

 

 

  一五一、王鹏

王 鹏

  王鹏(公元 1966 年 -- ),现代琴家,公元 1990 年毕业于沈阳音乐学院,其专业为古琴制作,师从斫琴师赵广运,并受教于川派顾梅羹、朱默涵。

  王鹏毕业后在北京民族乐器厂任职,后独自从事手工艺品制作。以后在其师赵广运督促下,重操斫琴之事,通过努力,其所斫之琴为各路琴家所认可。

  王鹏不仅精于斫琴,抚琴亦佳,琴风质朴自然,稳定温劲。他在北京开设了“钧天坊琴馆”,既销售古琴,亦传授琴艺。

 

 

  一五二、沈立

沈 立

  沈立(公元 1966 年 -- ),江阴人,现代金陵派琴家、经典教育学家。

  沈立为北京师范大学博士,为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之弟子,负责经典教育工作。其古琴师从金陵派刘正春,亦从学于汪铎、陈长林、孙贵生。他把琴学作为经典教育的一部分,多次举办古琴知识讲座和琴曲欣赏活动,效果良好。

 

 

  一五三、老桐

老桐

  老桐原名吕建福,号老桐,现代吴门琴家。

  老桐为南京金陵刻经处副主任。其琴启蒙于金陵派刘正春,师从于吴门吴兆奇,琴风淡泊含蓄。他的琴著主要有《琴道问答》、《琴学散论》、《琴道琐言》、《琴道 — 七弦琴之文化精神》等。其中《琴道 — 七弦琴之文化精神》随赠 CD 一张,收录有他的琴曲《良宵引》、《鸥鹭忘机》、《石上流泉》、《忆故人》、《渔歌》。南京大学古琴社成立后,他 任指导 老师。

 

 

  一五四、张子盛

张子盛

  张子盛,天津人,现代虞山吴门琴家。

  张子盛之琴,启蒙于高仲钧,后师从虞山吴门吴文光,并受学于刘丽,及龚一、李祥霆等。其琴风在继承虞山吴门的基础上,形成了洁净华美的特点,讲究以心取韵,心韵合一。他有古琴专辑《张子盛古琴独奏曲集》流传于世,收录琴曲包括:《秋鸿》、《广陵散》、《墨子悲思》、《山中思友人》、《潇湘水云》、《关山月》、《酒狂》。

  张子盛于公元 1994 年主持创办了天津古琴会,并任副会长,创办了《春阳琴刊》; 1999 年创办了 职业琴馆:“张子盛古琴艺术中心”,后在北京、保定等地开设了分馆。此外,他还是 中国琴会理事、中国古琴学会秘书长。

 

 

  一五五、王菲

王 菲

  王菲,北京人,后移居美国,现代女琴家。

  王菲于公元 1985 年师从李祥霆学琴, 1997 年赴美国留学,并创立了北美琴社,自任社长, 2000 年获多媒体艺术硕士。其琴风亮丽精炼,热情洋溢。她热衷于琴事活动,曾 在伯克利、斯坦福大学等学府教授与演奏古琴。她也是中国古琴学会的常务理事。

  此外,王菲尝试以古琴与长笛、钢琴、西洋鼓、中提琴等西洋乐器合奏,并出版 CD 专辑,在畅销于美国。

 

 

  一五六、陈雷激

陈雷激

  陈雷激(公元 1967 年 -- ),上海人,现代琴家、指挥家。

  陈雷激 9 岁师从龚一学琴, 12 岁进入上海音乐学院附中,后升入上海音乐学院古琴专业,毕业后旅居法国, 2003 年回国后在中央音乐学院攻读指挥硕士学位,后任中国音乐学院附中“青年民族乐团”首席指挥,并 开设“养和琴馆”,传授琴艺。

  陈雷激承龚一之学,并曾受教于张子谦、林友仁,琴风宽缓跌宕、秀丽委婉、刚劲激越,吸收西乐营养,并曾以古琴与交响乐团合作演奏。他的古琴专辑包括:《七弦一绝》、《养和的故事》,收录琴曲包括:《广陵散》、《流水》、《平沙落雁》、《潇湘水云》、《渔樵问答》、《 欸 乃》、《长门怨》、《捣衣》、《酒狂》、《阳关三叠》。

 

 

  一五七、摩尼天虹

摩尼天虹

  摩尼天虹(公元 1968 年 -- )原名杨忠,号摩尼天虹,又号闲云流馨,北京人,祖籍四川成都,现代琴家,醒心琴韵创始人。

  摩尼天虹自幼受父影响,喜诗词古文,好书画音乐,研武道与养生之学;成年后曾自学古琴,后师从闽派琴家韩杰,并请益于陈长林等琴家;琴风以清丽雅和,古逸澹远,方正闲静为要旨;主张道之与技,如人之两足,两全为健康,缺一则为跛,有技无道是为俗乐,有道无技是为空谈,制曲操琴以得古风为善,然其形式不必拘于“一字不改”。

  公元 2000 年起,摩尼天虹开始潜心研究古谱,从事打谱,同年创办“醒心琴韵”,并以家学方式授琴,同时开始编著《醒心琴谱》。

  摩尼天虹的主要琴著包括:《醒心琴谱》、《琴,人类文明的奇葩》、《漫话古琴》、《琴心》、《初学者鉴》、《磨励参考》、《听琴点滴》、《琴如其人》、《琴诀小议》、《琴与养生》、《琴心直指》、《琴声十六法要点》、《溪山琴况注释》、《醒心琴诀》、《琴道衍流》等多种。其中《醒心琴谱》为经摩尼天虹打谱、改编和整理的琴曲谱集。

  摩尼天虹琴曲专辑所收录琴曲皆出自《醒心琴谱》,包括《闲云流馨》、《竹林遗风》等。

  《闲云流馨》收录琴曲包括:《平沙落雁》、《流水》、《忆故人》、《梅花三弄》、《双鹤听泉》、《渔樵问答》、《良宵引》、《鸥鹭忘机》、《白雪》、《潇湘水云》、《阳关三叠》、《关山月》、《醉渔唱晚》、《石上流泉》、《酒狂》、《招隐》、《龙翔操》、《普安咒》。

  《竹林遗风》收录琴曲包括:《酒狂》、《风入松》、《长清》、《短清》、《长侧》、《短侧》、《孤馆遇神》、《广陵散》。

 

 

  一五八、茅毅

茅 毅

  茅毅(公元 1968 年 -- ),号可庐山人、云中子,上海人,现代诸城派琴家。

  茅毅为诸城派女琴家高松如之孙,十岁随高松如学琴,十八岁时又师从广陵派梅曰强,后任教于南京艺术学院,为诸城派传人,继承了诸城琴风。

  茅毅热心于琴事,曾在南京、上海、北京等地举办讲座和古琴演奏活动,著有论文《〈潇湘水云〉打谱笔记》等。

  茅毅有古琴专辑《松涛》流传于世,收录琴曲包括:《长门怨》、《捣衣》、《风雷引》、《关山月》、《归去来辞》、《黄云秋塞》、《良宵引》、《流水》、《平沙落雁》、《石上流泉》、《听泉引》、《潇湘水云》、《渔樵问答》。

  《疏影》收录琴曲包括:《耕莘钓渭》、《龙翔操》、《梅花三弄》、《樵歌》、《秋塞吟》、《秋夜读易》、《山居吟》、《忆故人》、《渔樵问答》。

 

 

  一五九、纪志群

纪志群

  纪志群(公元1969年-- ),新加坡人,现代琴家,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古琴专业,师从龚一,公元1996年回新加坡后开办“三乐琴轩”传授琴艺。其琴风温润、严瑾,有古琴专辑《纪志群古琴集》流传于世,收录琴曲包括:《沧海龙吟》、《大胡笳》、《泛沧浪》、《平沙落雁》、《山水情》、《潇湘水云》、《阳关三叠》、《醉渔唱晚》。

 

 

  一六O、陈成渤

陈成渤

  陈成渤(公元 1969 年 -- ),杭州人,现代浙派琴家,师从徐匡华、龚一,公元 2002 年创办杭州太音琴社,传授琴艺,为中国琴会理事,中国古 琴学会常务理事兼培训中心副主任。

 

 

  一六一、王笑天

王笑天

  王笑天(公元 1970 年 -- ),祖籍河北清河县,现代诸城派琴家。

  王笑天为诸城派詹澄秋弟子袁树蘅之外孙,自幼随其父王全平学琴,后师从袁树蘅、詹云青(詹澄秋之子)、李义、朱云程等琴家,琴风坚实,略有绮丽之风,善长《流水》、《捣衣》等二十曲。

  公元 2003 年,王笑天在济南重建山东德音琴社,并任社长,传授琴艺,为 中国琴会理事、中国古琴学会理事、济南市民族管弦乐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济南市琴会会长, 有弟子数十人。

  王笑天在精通琴艺之外,亦精通古筝。

 

 

  一六二、金蔚

金 蔚

  金蔚,浙江诸暨人,现代琴家、画家。

  金蔚之琴艺,先后师从徐晓英、龚一,而后移居北京,又曾受学于吴文光。其琴风古朴文雅,坚实秀丽,有古琴专辑《响山集》流传于世,收录琴曲包括:《春江晚眺》、《龙翔操》、《归去来辞》、《潇湘水云》、《玉树临风》、《东渡》、《樵歌》、《将进酒》、《高山》。其琴著有《琴度》。

  金蔚功于书画,平日以授琴自给,有弟子多人。

 

 

  一六三、贾建军

贾建军

  贾建军,现代虞山吴门琴家。其琴艺启蒙于广陵派梅曰强,后受学于张子盛、李凤云、李祥霆,而后就读于中国音乐学院,师从吴文光。他曾协助巫娜,在丝桐馆传授古琴。

 

 

  一六四、代茹

代 茹

  代茹(公元 1971 年 -- )字梓又,现代川派女琴家。

  代茹就读于 四川音乐学院,毕业后留校任职,后为民乐系副教授。她师从曾成伟学琴,承习川派琴风。其古琴专辑有:《广陵散》、《高山流水》。

  《广陵散》专辑收录琴曲包括:《 大胡笳》、《碧涧流泉》、《 欸 乃》、《鸥鹭忘机》、《潇湘水云》、《神人畅》、《乌夜啼》、《广陵散》。

  《高山流水》专辑收录琴曲包括:《高山》、《醉渔唱晚》、《秋水》、《孔子读易》、《短清》、《孤馆遇神》、《梧叶舞秋风》、《佩兰》、《流水》

  代茹在成都成立了梓又琴馆,自任馆长,传授古琴,曾著有《古琴初级教材》。她除善于古琴外,还主攻扬琴,并有一定成就。

 

 

  一六五、张峰

张 峰

  张峰,扬州人,现代广陵派琴家。其琴启蒙于胡荫乾,后师从梅曰强、龚一。公元 2002 年,他在扬州建立大音琴堂张峰古琴工作室,传授古琴,后为 中国古琴学会理事、广陵琴社常务理事。他有古琴专辑《太和清音》流传于世,收录琴曲包括:《 欸 乃》、《广陵散》、《流水》、《平沙落雁》、《潇湘水云》、《阳关三叠》、《忆故人》、《醉渔唱晚》。

 

 

  一六六、杨典

杨 典

  杨典(公元 1972 年 -- ),号铁客,重庆人,现代琴家。其对古琴充满激情,有琴著《琴殉》,曾在上海办铁客琴庐;后居北京,曾与巫娜合作开办“离骚琴馆”,后停止与巫娜的合作,自己在开办“啸”琴画工作室。

 

 

  一六七、李村

李 村

  李村,西安人,原籍河北宛平,现代泛川派女琴家。

  李村为泛川琴家李明忠之女,自幼随李明忠学琴及诗词书画,公元 1986 年考入西安音乐学院附中,主修古琴、作曲, 1997 于西安音乐学院本科毕业,留样任教, 2003 年获得“中国琴学”与“作曲与作曲理论”双专业硕士学位。

 

 

  一六八、黄梅

黄 梅

  黄梅(公元 1978 年 -- ),四川人,现代女琴家。

  黄梅于公元 1986 年随川派琴家俞秦琴(俞伯荪之女)、俞伯荪学琴, 1990 年就读于中国音乐学院,从学于刘丽、赵家珍,后师从吴文光,并获得古琴硕士学位,而后任教于中国音乐学院。她有《黄梅古琴专辑》流传于世,收录琴曲包括:《阳关三叠》、《梅花三弄》、《酒狂》、《流水》、《神人畅》、《渔樵问答》、《梧叶舞秋风》、《萧湘夜雨》、《广陵散》。

 

 

  一六九、杨媚

杨 媚

  杨媚(公元 1978 年 — ),昆明人,现代女琴家。

  杨媚就读于云南省艺术学校时,主修琵琶专业,同时从周金国学琴,后又从学于川派俞伯荪,公元 1996 年到北京师从李祥霆, 1999 年在昆明开设古琴教室教授古琴。

  杨媚历任云南古韵琴艺馆馆长、云南古韵室内乐团团长、云南省音乐家协会会员,有古琴专辑《秋风词》流传于世,收录琴曲包括:《 流水》、《梅花三弄》、《关山月》、《渔樵问答》、《秋风词》、《忆故人》、《乌夜啼》、《酒狂》、《潇湘水云》。

 

 

  一七O、巫娜

巫 娜

  巫娜(公元 1979 年 -- ), 重庆人,现代女琴家。

  巫娜 9 岁学琴,师从赵家珍,并受学于吴文光、龚一等琴家,公元 1989 年加入北京古琴研究会, 1991 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附中古琴专业, 1997 年升入中央音乐学院本科古琴专业,后又获取古琴演奏专业硕士学位。其琴风流利充满激情,曾尝试将古琴融入现代音乐之中,大胆进行以古琴与爵士乐、摇滚乐合作实践。

  2003 年,巫娜与杨典合作开办“离骚琴馆”,传授古琴,后更名为“丝桐馆”;后编写了《古琴初级教程》。

 

 

  一七一、任静

任 静

  任静, 祖籍洛阳,现代女琴家,公元 2000 年随闽派琴家陈长林学琴,后担任陈长林中关村古琴艺术班助教, 2004 年考入中国音乐学院古琴演奏专业深造,师从吴文光,学习研究吴派古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