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琴人录
摩尼天虹
第一章 上古商周 第二章 春秋战国
一、宁戚
宁戚饭牛图
宁戚(约公元前七八世纪), 春秋时期卫国人,胸怀才学而不得志,闻齐恒公礼贤下仕,于是到了齐国。他到了齐国,以帮人喂牛为生,尝于山脚下扣牛角而歌:“ 浩浩白水,绦馅之鱼,君来召我,我将安居。”其歌被出游的管仲听到。经过交谈,管仲认宁戚为大才,于是将宁戚举荐给齐桓公。 公元前 685 年,宁戚被任命为齐国大夫,后长期任齐国大司田,掌管农业与水利,并助齐国很快富强起来。
宁戚曾著有《相牛经》一卷,是中国最早的畜牧专著,对促进齐国农牧业发展产生了一定的作用。
宁戚亦能于琴,曾作琴曲《扣角歌》,感叹贤士有才而生不逢时,同时也记述了他扣角而歌,被管仲、齐桓公起用的故事。
二、樊姬
樊 姬
樊姬(约公元前七世纪)为春秋时期楚庄王之妃。她是一个非常贤德之人,见楚庄王沉迷于打猎,就自己断绝肉食以劝阻楚庄王,使楚庄王深受感动而专心于国事。她担心楚庄王只偏爱于自己,而疏远其他嫔妃,有专宠误国之嫌,于是四处寻找品貌俱佳的美女来服侍楚庄王。另外她在用人上也给了楚庄王重要的建议,对楚庄王强国称霸起到了一定作用。
樊姬多才而能琴,曾作琴曲《列女引》。明代《西麓堂琴统》记载此曲:“樊姬擅宠于楚王,谓王曰:‘妾备后宫十年,列女不御,使王有偏失之过,专爱绝国,妾不敢当,愿令众妾更进。'王从之。樊姬幸其得志,遂作是引,可以继小星江沱之贤也。”
三、成连 成连(约公元前七世纪),春秋时期楚国琴人,是大琴家伯牙的老师。昔伯牙从成连学琴,三年不成。成连观其未能情志专一,于是称带伯牙往东海寻找自己的老师方子春。至蓬莱山,成连向伯牙说:“子居习之,吾将迎师。”于是把伯牙独自留在岛上,径自乘船而去,旬日不返。 伯牙近望无人,但闻海水汩没崩澌之声,山林杳冥,群鸟悲号,怆然而慨叹:“先生将移我情!”于是援琴而歌。曲终,成连回。而伯牙经此以后,成为天下妙手。
四、伯牙
伯 牙
伯牙(约公元前 600 年前后)姓俞,名瑞,字伯牙, 春秋时期楚国人,是当时杰出的大琴家。
初伯牙学琴于成连,三年不成。成连见其未能收敛精神,情志专一,便称自己的老师方子春在东海中,能移人情,于是带伯牙往东海蓬莱山。成连将余伯牙留在山上,自己乘船而去,长时不回。伯牙独处山上,“近望无人,但闻海上汩没崩澌之声,山林杳冥,群鸟悲号,怆然叹曰:‘先生将移我情!'乃援琴而歌之。”一曲终了,成连也乘船返回。从此,伯牙得悟琴之妙趣,遂成天下妙手。而伯牙就此所作的《水仙操》,则成为不朽名曲。
关于伯牙《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更是家喻户晓。伯牙所作的《高山》《流水》,用以言志,“巍巍乎志在高山”,“洋洋乎志在流水”。然知音难觅,常人不能解其琴心。唯有子期能明了伯牙琴中所述志趣。于是,伯牙、子期结为知己。《高山》《流水》觅知音成为千古佳音。子期死后,伯牙自毁瑶琴,发誓再不弹琴,以报知音。伯牙对后世的影响,不仅在于其为琴门圣手,同时给人们留下的知音难觅的慨叹,也在人们的心中,长久地留下共鸣。也因伯牙《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使人们对琴文化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
伯牙的琴曲作品,除《水仙操》、《高山》、《流水》之外,还包括:《石上流泉》、《江月白》、《听琴赋》、《吊子期》。
《石上流泉》 寄情山水,结盟泉石,如悬崖寒流、跳珠瀑布,泉动石静,自成其妙。
《江月白》是伯牙夜泊清江时,见月色澄霁,援琴所弹之曲。其曲写意澄江明净,明月清辉,良夜值此,令人神魂萧爽。
《听琴赋》则是写伯牙清江夜泊,援琴夜弹,子期闻音而至,能识伯牙高山流水之志的故事,即高山流水遇知音之叹。
《吊子期》是伯牙于常州任满,归家途中,往子期家中探望,而子期竟已故去,在悲伤之际所作。其曲表痛失知音之凄怆。从此后,伯牙绝弦,再不复弹。
五、钟仪
钟仪(约公元前六世纪), 春秋时期的楚国人。
据《左传》记载:公元前 582 年,晋侯到军中视察,发现了两年前郑国献来的楚囚钟仪。钟仪自称是伶人,晋侯就给他一张琴,命他演奏。钟仪所弹奏的都是南方楚调。晋侯认为钟仪未弃本职,不忘故土,受到了感动。为了促进晋楚两国和平关系,晋侯就把钟仪送回了楚国。
钟仪是中国最早见于文史记载的职业琴人。他演奏的曲调,带有明显的地方特色。这说明当时的琴曲,已有地域特点之分别。
六、师旷
师 旷
师旷( 约公元前 572 年 -- 公元前 532 年)是春秋时期晋国的大琴家。他在政治上曾向晋景公提出“君必惠民”的主张,提倡以“仁义”治国,这对晋景公的治国方略有一定的影响。在当时,诸侯都对师旷非常敬重。
师旷是个盲人,但听力超凡,有极强的辨音能力。他的音乐成就和他的超强听力是分不开的。他的作品《白雪》、《阳春》、《玄默》都是琴曲中的不朽经典。他的作品曲高而和寡。《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的故事,就是有关他的故事。乐师奏《阳春》、《白雪》,由于乐曲太过高雅,时人多无法欣赏;而奏《下里巴人》时,因其通俗,时人则能跟着哼唱。而《阳春》和《白雪》二曲,自古为高雅和寡和之代表。
在唐代以后定型的古琴的形制,有“师旷式”,传说即为师旷所定型。 师旷式琴
七、师襄
师襄(约公元前六世纪) 是春秋时卫国乐官,擅击磬,也称击磬襄,亦称师襄子。《史记》里说他“以击磬为官,然能于琴”。关于师襄的事迹,历史上记载较少。但众所周知,他是 孔子的 老师。孔子曾从师襄学琴,得传《文王操》。后诸侯争霸,“礼崩乐坏”,师襄不满于此,放弃了乐官地位,跑到海边另谋生路去了。
在唐代以后定型的古琴形制中,也有“师襄式”,传说是由师襄定型的。 师襄式琴
八、师涓
师涓(公元前六、五世纪)是春秋时期卫国的宫庭琴师。
一次师涓跟随卫灵公出访晋国,途经濮水时,深夜隐约听到琴声。卫灵公听到后很喜欢,就命师涓学弹此曲。师涓仔细聆听后,又经过一天练习,竟弹奏得与卫灵公听到的一模一样。足见其琴艺之精。到达晋国后,卫灵公让师涓演奏此曲给晋平公听。师涓演奏到一半时,晋国大琴家师旷起身制止,指出这是昔日殷商乐师师延所作的“靡靡之音”,听之必然误国。后来所说的“靡靡之音”也多指于此。
九、孔子
孔 子
孔子( 公元前 551 年 — 公元前 479 年)名丘,字仲尼, 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曲阜)人, 是春秋时期鲁国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和音乐家。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以“仁义理智信”为人生原则,以六艺(《诗》、《书》、《礼》、《乐》、《易》、《春秋》)育人,并提倡“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提倡以雅乐完善人格。孔夫子有弟子三千,门下多出贤人。后世文人公尊他为“至圣先师”。
孔子本人亦为琴家,他曾向师襄学琴,由音声而知曲意,由曲意而知作曲之人,最后指出这是周文王所作的《文王操》,令师襄佩服不已。
孔子有多首琴曲作品,包括:《幽兰》、《猗兰》、《获麟操》、《将归操》。
《幽兰》是孔子在周游列国后,回国的路上所作。孔子周游列国,没有国家肯重用他。在回国的路上,他见到幽谷中的兰花,发出慨叹:兰花本是香花之王,如今却藏于幽谷,正如贤德之人不得重视一样。于是,孔子便作《幽兰》,以表达幽兰人不知,品格足高己的气节风范。
《猗兰》所写之意与《幽兰》相同。
《获麟操》是孔子伤感祥兽“麒麟”为人所捕获又被弃之城外所作。此曲慨叹祥兽乃为明主而出,却为人所害。借此比喻有德之士生不逢时,而不为人所用的遗憾。
《将归操》的典故是:赵简子循,执玉帛以聘孔子,孔子前往,走到狄水时,听说赵杀了手下的贤大夫窦鸣犊,喟然而叹:“夫赵之所以治者鸣犊之力也。杀鸣犊而聘余,何丘之往也。夫燔林而田,则麒麟不至;覆巢破卵,则凤凰不翔。鸟兽尚恶伤类,而况君子哉。”于是作此曲,歌曰:“翱翔于卫,复我旧居;从吾所好;其乐只且。”于是返回了故乡。
在唐代以后定型的古琴形制中,也有孔子定型的“仲尼式”琴。这种琴形在宋代以后特别流行,成为古琴的主流琴形之一。
仲尼式琴
十、贺云 贺云为春秋时期鲁国琴家。相传贺云曾遇神传授一曲(实为贺云所作),名为《风雷引》。其曲疏畅清越,通彻造化,往来动荡,句句风雷,特点明显,甚为奇异。后此曲成为古琴名曲,流传至今。
十一、曾子
曾 子
曾子(约公元前 505 年 — 公元前 435 年)名参,春秋末期鲁国人,生于鲁国的南武城 ( 今山东省嘉祥县 ) ,为曾点之子。他们父子都是孔子的学生 , 俱列在孔门七十二贤人中。曾子比孔子小 46 岁,是孔子晚年重要弟子之一,是孔子的得意门人。 他对孔子学说领悟较深,能得其旨要。他重视仁德,提倡孝道,主张内省。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 ”及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 传不习乎 ? ”都是曾子的名言。
曾子本人亦为琴家,曾作琴曲《残形操》、《归耕操》。
《残形操》是曾子夜梦一狸无首而作之曲。此曲所写之意是,君子正以俟命,福至不喜,祸生不慄。
《 归耕操》为曾子所作孝亲之曲。曾子事孔子十余年,念双亲年衰,欲归而事亲,于是援琴而作此曲。
十二、师经 师经(公元前五、四世纪),战国时期魏国琴家。一次师经在弹琴时,魏文侯随乐起舞,并唱:“使我的言论,不受臣民违抗。”师经听后便以琴撞击魏文侯,打断了他冠上的玉串。魏文侯大怒,要杀师经。师经对魏文侯说自己打的是桀纣,因为他们惟恐别人违背自已的言论,而尧舜是惟恐民众盲目听从自已的言论。魏文侯听完很受感动,马上向师经道歉,并把琴悬在城门上,玉串也不修补,以此来警诫自已。后来,魏文侯励精图治,任用改革家李悝为相,军事家吴起和乐羊子为将,政治家西门豹为邺令,魏国日益富强,开始称雄于诸侯。
十三、墨子
墨 子
墨子(约公元前 476 年 -- 公元前 390 年)名翟,战国时期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自然科学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子提倡“兼爱”“非攻”,常为善事。
墨子本人亦为琴家。名曲《墨子悲丝》即墨子所作。墨子出行,见到洁净的素丝被人们染成黄、黑等色,触其景而感叹,人性本洁,然为世道所染,于是作琴曲《墨子悲丝》。
十四、牧犊子
牧犊子(约公元前五、四世纪)是战国时期齐国琴家。时齐国有处士泯宣,五十而无妻,因于郊外见雄雉挟雌而飞,不觉意动心悲,仰天而叹:“大圣在天,恩及草木鸟兽,而我独不获。”于是作歌:“雉朝飞兮鸣相和,雌雄群飞于山阿,我独伤兮未有室,时将暮兮可奈何。”牧犊子深以为悼,故取其意作琴曲《雉朝飞》。
十五、邹忌
邹 忌
邹忌(公元前四世纪),战国时期齐国人,是齐国的政治家,曾 劝说威王奖励群臣吏民进谏,主张革新政治,修订法律,选拔人才,奖励贤臣,处罚奸吏,并选荐得力大臣坚守四境,促进了齐国的强盛。
邹忌本人亦为琴家。《史记》记载,他就是“以琴见威王”,得到了齐威王的重用,才“三月受相印,一年封于下邳”为成侯。
十六、庄子
庄 子
庄子(约公元前 369 年—公元前 286 年)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城(今安徽省蒙城县)人,是当时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先秦庄子学派的创始人。后世把道家学说又称为“老庄学说”。
庄子本人亦为琴家,他曾作琴曲《秋水》,写意自然的浩瀚,非常人所能想象。后来其曲的部分章节又被后人提出,而成为《神化引》、《龙翔操》等著名琴曲。
另外,庄子的琴曲作品还有《逍遥游》。其曲托诸鲲鹏之变,寓蝉蜕尘浊,逍遥世外之意。也是一首不朽的名曲。
十七、屈原
屈 原
屈原(公元前 340 年 -- 公元前 278 年),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中国最杰出的诗人之一。屈原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常与怀王商议国事,参与法律的制定,同时主持外交事务,主张楚国与齐国联合,共同抗衡秦国。在屈原努力下,楚国国力有所增强。后来由于他人谗言与排挤,屈原被楚怀王所疏远。公元前 305 年,屈原因反对楚怀王与秦国订立黄棘之盟,而被楚怀王逐出郢都,流放到汉北。屈原在被流放期间,写出很多优秀诗篇。公元前 278 年,秦国大将白起挥兵南下,攻破了郢都,屈原在绝望和悲愤之下投汨罗江而死。
屈原善能于琴曾作琴曲《离骚》,其曲意是根据他的长诗《离骚》而成。其曲中满是感伤悲切之意,实为不忍见宗国将危,于是付诸于琴音,以告天地国人。《离骚》不仅是中国古代诗歌的经典,同样也是琴曲中的经典。
第三章 秦汉魏晋
第四章 隋唐盛世
第五章 五代宋元
第六章 明清两朝
第七章 现代琴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