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心琴韵

   
 

 

 

 


琴文散集书鱼
 

君子何陋·陋室铭

书 鱼

  明朝徐上瀛之《溪山琴况》,起首便说:稽古至圣心通造化。德协神人。理一身之性情。以理天下人之性情。于是制之为琴。

  天虹师注释曰:稽古者,查对古代历史也。至圣者,三皇五帝等上古至圣也。心通造化,德协神人者,心与自然大道相通,德与神人相符也。理一身之性情,以理天下人之性情者,至圣先人调理自身性情,用以为道。以道调和天下,以养和为风俗,故能调理天下人之性情。古圣以其正心之德,理一身之性情,以理天下人之性情为目的,削桐制以为琴。

  细读可见,以正心之德,理身之性情,为操琴之主旨。琴为道器,操琴者可以醒心,可以养德,以此琴音,可传道心,是自利利他的德行。

  《陋室铭》为唐朝刘禹锡所作,以陋室之恬静称赞君子淡泊隐逸,敬德律己的人生观。明朝有琴家依此文谱琴曲,流传至今,当世琴家少有弹奏,天虹师打谱收入《醒心琴谱》,录于专辑《流云月隐》中,以传道心。

  《醒心琴谱》中《陋室铭》之题解曰:“明曲。作者不详。依唐朝刘禹锡文而成曲。禹锡之文。非恶华居而博名于陋室。缘当时尚靡丽。竞雕巧。故作文以讽之。述高士之德也。后人入之音律。即琴曲陋室铭也。睹其文。而养其德也。”

  《醒心琴谱》中《陋室铭》之后记曰:“陋室铭原文曰。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唯吾德馨。苔痕上皆绿。草木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其文言简义深。可养性修德。因喜其文。故收其曲也。”

  《陋室铭》极为大众所熟悉,世人均可摇头晃脑吟上几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只可惜依文修业克己者,已经很稀有了。当今社会风气,为求经济发展,时人亦多倾慕华居豪宅,追求浮日之欢与消费之乐。此时随着琴曲缓缓读之,思惟文中之意,默而自省,愿去慢心、除十障,以全大志。

  此曲短小,若非正心雅静聆听,难得其味。天虹师所奏甚为缓和,简洁宽大,气度闲静,以道心贯之,数千年德行之传承,无非转瞬,君子何陋,其意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