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心琴韵

   
 

 

 

 


琴文散集朴云子
 

琴史“大盘指数”与毛敏仲

朴云子

  如果用股市指数来比喻琴史,虽巨俗一点,但也不无道理。

  古琴上市史载于羲皇太古之时,不可尽信,但商周已有之,恐不成问题。早期古琴的音色如何与瑟等其他弹拨乐器竞争呢?如瑟全用空弦音,如扩大音域必增其弦数,有多达五十弦者,单纯的散音音色猛一听也甚美妙。但全曲皆用散音弹奏,则听来很腻,这点与西方的竖琴道理一样。竖琴的单纯音色之美居于西乐之冠,但罕有为之谱独奏之曲者,多用于与其他乐器合奏,即与瑟同理。早期的琴大概可以有些简单的按音和泛音,散按相和的音声独有魅力,且同音可以通过不同部位得到,丰富了音色的变化,且有泛音奇特音色增补之,因此琴弦数虽不及瑟,但表现力实过之,且琴形制轻便,便于个体即兴操作。如孔老师带我们去沂河边去玩,做学生的想带件乐器捧场,总不能背一套编钟去吧?还是带张琴方便。

  先秦至西汉算是琴史“大盘指数”的低位潜伏期,整体是缓慢向上升的。至东汉至魏晋六朝,指数涨上一个新的平台,虽不乏小的波动,但上升趋势日趋明显畅通。至唐则又涨上新台阶,充分消化前期筹码。至两宋达到指数的最高位。至南宋末,走出最后一个漂亮的最高位冲刺,处在冲刺的浪尖的唯毛敏仲一人而已。至此大盘强势已去,走向下跌通道。至明,开始大幅反弹,持续时间既长,换筹亦充分,但终属弱市,反弹不可能重回顶部高度,明后复又盘跌。至清末已跌去很多。民国时有过小幅反弹。但本世纪六七十年代又跌到惨不忍睹,可以确定这是数千年来的大底部了。文革后开始反弹,到底这反弹仅仅是反弹,还是反弹演化成大市反转,兄弟非股评家,不敢预测,但公开信息与私下信息已表明众多大庄小庄已开始在此时进场建仓,他们或默默吸筹,或巧取豪夺,看来他们对后市都很看好,咱小散户怎么办?跟庄呗!

  毛敏仲为何处于指数高位浪尖之上,因从未有一个古琴大家向他一样把古琴的表现力发挥到了极致。因为自信与天资超拔,他能在极端技巧化的挑战中做到收放自如,又因为臻于化境,而能剑走偏锋做萧散奇古的个性化、散文化演绎。试看他的渔歌、樵歌、列子御风等曲便可知其优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