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心琴韵

   
 

 

 

 


琴文散集-茅毅
 

齐鲁琴学源流

茅 毅

  自古齐鲁为礼乐之邦,大批彪炳青史的杰出人物,创造了光辉灿烂的齐鲁文化。人文鼎盛,孔、孟之学,管子学,晏子学,稷下学,墨家显学,齐兵学,阴阳学均产生于齐鲁大地。齐鲁琴学亦相当兴盛,如春秋战国时,公元前356年(周显王三十六年戊子),齐威公作《琴要》。齐国邹忌是政治家又是著名琴家。鲁国师襄是著名琴家。孔子是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创始人,亦是琴家,琴艺精湛,且能谱曲。对古琴记谱法有重大贡献者,隋唐之际著名琴师赵耶利也是曹州济阴(今山东定陶县)人。

  公元1585年(明神宗万历十三年)据《山东省宗教志资料选编》载:“万历十三年(1585),(崂山)太清宫道士耿义兰等与和尚憨山大师为争庙址到北京、济南等地打官司达十年之久……万历皇帝除降旨毁寺外,并赐《道藏》及珍贵的乐谱和精致的古琴三十多张。”

  又据陈振涛撰《清初民国间崂山道乐考略》载:“康熙五十五年(1716),故清宫道长褚守恃出资重修‘遇真庵’,并派‘太清宫’主持叶泰恩任该庙道长,从此,这里便成了‘太清宫’的下院……叶道士精医卜善古琴,是清初崂山有名的古琴家。在他的教诲影响下,该庙很多小道士能弹琴歌咏。‘遇真庵’是当时崂山东北隅一个颇具规模的道家音乐活动中心……叶道士又是承接明末崂山太清宫古琴家的传人。”

  在明崇桢九年(1636)到清康熙十五年(1676),山东曲阜出现了以孔子六十六世孙古琴家孔兴诱(字启正)为中心的一大批琴人,其中见于记载的就有百人之多。其演奏曲目与诸城派迥异,说明在齐鲁大地上,古琴流派是多元的,并非只有一个古琴派别。

  近两百年来,山东诸城县又形成了一个以王氏琴家为中心的古琴流派——后人称之为“诸城派”或“琅琊派”。在荷兰莱顿图书馆发现了清嘉庆年间历城(今济南市)毛式郇先生(字伯雨、圻子约1775-1884年)于1799年辑纂的手稿《龙吟馆琴谱》二卷,上卷论琴律指法,下卷共收录《平沙落雁》、《长门怨》、《关山月》、《秋闺怨》、《秋江夜泊》、《挟仙游》、《春闺怨》、《捣衣》八首曲目,与王心源、王心葵先生所传琴曲相同,故认定为诸城派之祖谱。有理由相信诸城派的起源应更早,由于战乱,很多谱子都失传了,此谱幸赖民国时来我国的荷兰汉学家、古琴家高罗佩先生带回国,得以幸存于世,现归该馆庋藏。

  一直传为王宾鲁先生自民间小调《骂情人》改编的《关山月》首次出现在此谱(提早了百二十二年),而且曲谱丝毫未变,《骂情人》的出现,反倒说明雅文化对民间音乐的影响。在汉代相和歌中即有此曲名,唐代时也是广为流传的曲子,李白等诗人都为其填过词,但至清代就未见著录,一直认为其失传了,后在诸城琴派中发现此曲,音乐家杨荫浏先生将此曲配以李白的同名诗,结果词曲完全吻合,足证此曲的珍贵,此曲为诸城派著名曲子,现已为各派必弹曲目。说明诸城派并非源于民间小调,而是有其特有的齐、鲁文化背景,且流传有序。

  另一名曲《长门怨》,也首次出现在此曲谱中,与梅庵派的谱本出入较大,而与诸城派王心源先生、王心葵先生所传几乎一样。

  清道光年间有王雩门先生(字冷泉1807-1877),德高望重,博学多闻,善操古琴,传为金陵派。其辑订的《琴谱正律》中也只有一曲《长门怨》与诸城派《龙吟馆琴谱》相吻合,其它曲目主要从广陵派《五知斋》等琴谱中录入,立调体系也与《五知斋》同。同时还有王作祯先生(字心源1842-1921),习琴自乃父王溥长先生(字既甫1807-1886),高山景行,不求显达,以琴诗自娱,辑订有《桐荫山馆琴谱》。其父与冷泉先生过从甚密,《琴谱正律》之《长门》一曲应自王既甫先生处得来。

  清末民初有王露先生(字心葵1878-1921年)高才大德,聪颖敦厚。从心源先生习琴,据詹澄秋先生《虞山学派山东琴学家之系统》:“心源先生是心葵先生表兄而不同宗。”皆心字辈,证明心源先生非(王心葵之)父亲。三载尽通其业,继而研究冷泉先生谱,历十二载,融会贯通,并蓄南北,从而进一步完善了诸城派,与王冷泉、王心源合称为“琅琊三王”。

  心葵先生也是国我杰出的琵琶演奏家。曾向天津“白云道人”学习北派琵琶,并对北派琵琶的技法有所创新,如以弹挑代勾,搓代摇,分代摭等,以补北派弹法之不足。所弹《十面埋伏》最为著名。

  先生为深入了解西方文化,毅然于1904年东渡日本留学,(为中国古琴家留洋学西乐第一人)习西乐六载,得学士学位,加入兴中会参加革命活动,他是本世纪第一位思想革命、开放,学贯东西,又尊重古乐传统的琴家。开古琴救亡意识与改良运动的先河,1910年归国,1915年于泉城发起本世纪第一个古琴组织“德音琴社”(音乐传习会)传琴。辛亥革命之后曾到曲阜孔庙考察祭祀音乐,1918年受北大校长蔡元培先生之聘,任北京大学音乐研究会国乐导师,教授古琴、琵琶,琴社遂移北平(随后才有杨时百、刘天华、张友鹤等国乐导师。)从学而有成就者甚众,遍及神州,入室弟子为詹澄秋、张友鹤两先生。先生精于制琴,监制二百五十余新琴,多精品,分赠琴友,传播琴学,功莫大焉。亦精律吕(音乐理论,现在的乐理中,有些理论就直接源于王先生,比如转调方法“轻角为宫、慢宫转角”)、作曲、长古文辞、瑟与琵琶,辑有《玉鹤轩琴谱》八卷,录入三十曲,其中八曲首与《龙吟馆琴谱》完全吻合,几乎未动分毫,先生之渊源共有目也。《玉鹤轩琵琶谱》四卷、《秋水山房诗抄》两卷、《斫桐集》、《琴律三准说》、《玉鹤轩琴学摘要》等乐学专论数十篇,代表了世纪初民族音乐研究的水平,他在《音乐泛论》、《中西音乐归一说》中的观点更说明他广阔的文化视野,他对古乐的认识和态度,绝非一般抱残守缺的国粹派或者是打倒一切国粹、全盘西化的现代派所能达到的。并且创作乐曲数首。先生是国我近代专业古琴教育的奠基者之一,在当时音乐界的影响巨大,政府征集国歌请教专家,先生就在其列。英年早逝,至为可惜。

  心葵先生弟子有:

  詹澄秋先生(约1886??1974),湖北襄阳人。法专毕业,古琴演奏家、琵琶演奏家、会演奏瑟,曾任济南市立高中导师兼任国文教员,山东省文史研究馆馆员,为王心葵先生最得意弟子,演奏曲目达三十几曲,尤其擅长《潇湘水云》,心葵先生赐号“水云子”。著有《梅云馆琴谱》四卷,《瑟谱》两卷、《平正音琴谱》卷。《琴歌集》一卷。一九五二年曾在中央音乐学院任教,与王世襄、查阜西、吴景略先生时相过从。

  詹先生学富五车,民初孔子七十七代孙衍圣公孔德成(国民党教育部长,被国民党挟持到台湾)、孔德懋就是其古文及古琴学生。在封建社会,孔家的古文教师相当于国师,要求特别高,可见先生的人品与才学。

  张友鹤先生(字鹏翅1895-1940年)1917年至1920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就学期间从古琴家王心葵先生习琴,1923年入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从事古琴曲谱系统研究。是继王心葵先生之后另一个专业琴家;1928年,任北京弘文中学校长兼古琴教师,开始在《音乐杂志》发表《学琴浅说》等琴学著述,1930年被聘为北京大学音乐会及古琴导师,1933年任国立北平大学艺术学院教师,百代公司为其出版了我国第一张古琴唱片,有《平沙落雁》、《阳关三叠》、《捣衣》、《渔樵问答》等四曲,对川派琴家喻绍泽先生的琴风影响颇深。

  卢绳武先生(字敬先)看,山东冠县人,师从于王露先生,毕业于法专,曾任农专教电员,善弹《阳春》、《秋江夜泊》等十数曲。

  涂东辰先生(字经明),莒县人,北大法科毕业,师从于王露先生,好字画,乐琴,藏有王露先生所著《玉鹤轩琴谱》十五卷与王露先生所制云和琴一张,其它样式古琴三张。其中包括传世较稀少的明衡王制师旷式无名琴。能弹《平沙落雁》等十数操,解放后曾住云南。

  顾海门先生(字石涛),山东沂水人,弱冠进学,又在北大法科毕业,师从于王露先生,曾任云汽公司秘书。天性笃实,尊师重道,善弹《渔樵问答》,音韵园和,指法如胶似漆,深能动人,同学称之为顾渔樵,因其最擅弹此调,故尔云云,至于《墨子悲丝》、《风雷引》、《秋江夜泊》、《平沙落雁》、《长门怨》等十八名操,皆尽其妙。

  李华轩先生(字荣寿),安徽人。古琴师从于王露先生,琵琶师从于王露先生和卫仲乐先生,山东艺术学院任教,会演奏大提琴。

  向峻卿先生(字文明),山东济南人,师从王露先生,曾任济南府学琴学专长,曲阜礼乐论习所教员,善会抄谱,一字不差,好弹《归去来辞》、《渔樵》等八操。

  吴耕午先生(字学绍),浙江归安人,师从王露先生,济南毕业后,入南京宝华山剃度为僧,善弹《竹云偈》、《释谈章》、《普庵咒》等十三曲。

  郭奉之先生,河南开封人,法专毕业。能弹《秋江夜泊》、《平沙落雁》等五曲。

  彭菁山先生,山东临沂人,北大毕业,师从王露先生,能弹《秋江夜泊》等曲。

  徐荷亭先生,山东胶县人,法专毕业,师从王露先生,京绥铁路货仓主任。

  詹静秋先生,湖北襄阳人,詹澄秋先生之妹,适丹徒画家袁景生,好书画能吟诗,常弹《渔樵问答》、《平沙落雁》、《秋江夜泊》、《水仙操》等十几操,因身多疾,诸孙绕膝,旧曲多忘。

  隋廷玫先生,女师毕业,师从王露先生,为王露先生之世侄女,天真烂漫,好琵琶,喜《十面埋伏》一曲,会《秋江夜泊》、《平沙落雁》两曲,然不常弹。

  杨心如先生(字昭芯),湖北谷城。

  章铁民先生、白清先生均为浙江人。

  民国时,诸城派另一传人王宾鲁先生(字燕卿1867-1921年),另辟蹊径,突破传统,独树一帜,与诸城派风格不同,人称“梅庵派”,吸收了山东民间音乐的某些元素,如轮指、撮音及大幅度的滑音,流畅如歌、绮丽缠绵、吟猱进复幅度较大,加强了音乐的动感,一反诸城派原有特点。1911年经康有为先生介绍到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琴,其为首次进入高等学府授琴的琴家,也是近代专业古琴教育的奠基者之一,甚有声望。其古琴师承传为王冷泉先生,王宾鲁先生入室弟子徐立荪先生在《梅庵琴谱风格》一文中言:“其家世不能尽悉,仅知其自幼即爱好古琴,十余岁时学琴于王冷泉而青出于蓝。……”(见《梅庵琴谱》)冷泉先生生于1807年,卒于1877年;王宾鲁先生生于1867年,卒于1921年。(据《桐荫山馆琴谱》)。

  王雩门冷泉先生辑订的《琴谱正律》收入曲子有《良宵引》、《长门怨》、《梧叶舞秋风》、《静观吟》、《鸥鹭忘机》、《山居吟》、《平沙落雁》、《渔歌》、《塞上鸿》、《潇湘水云》、《胡笳十八拍》、《水仙操》、《秋鸿》十三曲。

  王作祯先生(字心源1842-1921年)辑订有《桐荫山馆琴谱》收入曲目有《春闺怨》、《搔首问天》、《秋江夜泊》《良宵引》、《古琴吟》、《石上流泉》、《参同契》、《读易》、《秋风词》、《捣衣》、《长门怨》、《释谈章》、《塞上吟》、《流水》十四曲。

  王露先生(字心葵1878-1921年),辑有《玉鹤轩琴谱》录入《渔樵问答》、《平沙落雁》、《秋江夜泊》、《水仙操》、《秋风词》、《捣衣》、《长门怨》、《石上流泉》、《良宵引》、《古琴吟》、、《流水》、《塞上吟》、《释谈章》、《春闺怨》、《挟仙游》、《关山月》、《潇湘水云》、《墨子悲丝》、《阳春》、《风雷引》、《归去来辞》、《普安咒》、《竹云偈》、《极乐吟》、《双鹤听泉》、《鹤舞洞天》、《樵歌》、《秋鸿》、《渔歌》、《凤求凰》等三十曲。

  王宾鲁先生辑定的《梅庵琴谱》收入曲子有《关山月》、《秋风词》、《极乐吟》、《凤求凰》、《秋夜长》、《玉楼春晓》、《风雷引》、《秋江夜泊》、《长门怨》、《平沙落雁》、《释谈章》、《挟仙游》、《捣衣》、《搔首问天》等十四曲。

  拿王宾鲁先生辑定的《梅庵琴谱》与王雩门冷泉先生辑订的《琴谱正律》对而观之,只有《长门怨》、《水仙操》、《平沙落雁》三曲同名,其中《平沙落雁》冷泉先生是金陵派谱子,而王宾鲁先生则为诸城派传谱,其基本骨架同王心原与王心葵先生的传谱,但加花甚多。

  《水仙操》一曲冷泉翁为苏景的立调体系,为“夷则调”,王宾鲁先生却是诸城宗的立调体系为“林钟调”且曲名改为《搔首问天》,谱子同王心源先生的大同小异,然加花甚丰。

  《长门怨》一曲,冷泉翁谱与心源先生相同,按成谱年代冷泉先生在先,但王作祯先生(字心源1842-1921年)之曾孙女王凤襄先生则曰此曲源于《桐荫山馆琴谱》,若真如此当是心源先生之父既甫先生之处得之。校之骨架大同小异,宾鲁先生同样加花发展,绮丽缠绵,几乎到了面目全非的境地。

  冷泉、心源两先生此曲与祖谱《龙吟馆琴谱》校之略有歧异而心葵先生此谱与《龙》谱几乎完全未动分毫,估计《桐荫山馆琴谱》的后来辑订人记谱方式有变之故。

  再取王作祯先生(字心源1842-1921年)辑订之《桐荫山馆琴谱》与王宾鲁先生辑定的《梅庵琴谱》对照,可发现《秋风词》、《秋江夜泊》、《捣衣》、《长门怨》、《释谈章》、《搔首问天》、《春闺怨》(又名《玉楼春晓》)八曲大同小异。

  王露先生(字心葵1878-1921年)《玉鹤轩琴谱》与《梅庵琴谱》对照则可发现《秋风词》、《秋江夜泊》、《捣衣》、《长门怨》、《释谈章》、《搔首问天》、《春闺怨》(又名《玉楼春晓》)、《关山月》、《极乐吟》、《凤求凰》、《风雷引》、《挟仙游》等十二曲大同小异。综上所述《梅庵琴谱》所收入之曲目与冷泉先生之曲目没有多少关系,而基本源于王心源与王心葵二先生,其师承不言自明。

  诸城琴派艺术风格特点大致为:刚中带韧、动静划一、密中见疏、实中有虚、一气流转、重而不滞,既以丽密深曲为特征,又具空灵回荡之美。紧劲连绵,循环超忽,气卷风云,韵缀繁星。

  从诸城派所传曲目校勘,及音乐风格特征、指法特征、独特的立调体系等等来看,其源并非如前人所说,源自主张“清、微、淡、远”的虞山派,而应源于“古齐鲁派”,风格更倾向“高古淡泊,宏、雄、健、溜、奇、古、逸”的文人音乐特点。

  诸城琴派在近代对我国琴坛有过重大影响,其特有的曲子如《秋风词》、《关山月》、《长门怨》等已成为各派必弹曲目。据我所知,现在尚存于世的诸城派正宗嫡传琴人有八十九岁高龄的北京琴人陈阅聪先生、六十几岁的济南琴人朱子易先生、潍坊地区的琴人庞雨珠先生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