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心琴韵

   
 

 

 

 


琴文散集老桐
 

闻弹一夜中,会尽天地情

老 桐

  闻弹一夜中,会尽天地情——晤潇湘渔夫,听水云之曲

  读潇湘渔夫《潇湘水云及其联想》一文,其文字之优美、视角之新颖,尤其思慧灵敏之文气,让人觉得渔夫是一位年轻琴友,不意竟是前辈琴人,且是先前所认识的啊!昨晚拜会渔夫,亲聆《潇湘》之奏,诚非同凡响也。其起承转合、法度之严谨,宏细处理、气韵之生动,乃时下难得一见、难得一闻者也。而渔夫竟已三十六年未弹琴了!重操年余,已恢复《潇湘》《渔歌》两支大曲。其《潇湘》当年颇得张正吟、刘少椿等老一辈琴家赞许,且差一点影响其一生之命运。弹指一去三十六年,待重温旧操,已历半生沧桑。个中滋味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矣。而以人生之历炼入琴,琴操又一重境界矣!
斗室之中,听渔夫弹《潇湘》,且听渔夫谈《潇湘》,琴境诗情辉映,中华文化儒释道山水哲理诗之《潇湘水云》如山水长卷般展现眼前,中国古人自然山水之意、天地宇宙之情顿于心中映现而印证也,又岂劳文字之把捉!?

  由于辍琴三十六年,此番重操,渔夫以半生心得融入曲中,逐细琢磨,自谓此曲之细微演绎尚在过程之中、有多处仍待推敲,而基本意蕴已具在文中。《潇湘》一曲之内涵,虽历来皆以家国之痛释之,其源头尽在《神奇秘谱》题解也,老桐以为本无可不可。亡国离乱的忧悲之情、人生命运的绻绻之意,与儒释道山水哲理诗之天地苍茫、宇宙杳溟、以有涯对无涯的落寞之感,作为人心的一种基本情绪本可相通,只是后者以人类之有限面对宇宙之浩渺、天地之无穷,意境更为深远,而其潇湘之水云也更为波澜壮阔也。

  渔夫“关于《潇湘》”一文为近年网络琴学研究难得之佳作,由一曲之个案研究而涉入琴学的某些普遍问题。惜乎国内琴界至今尚无一种象样的琴学刊物,可供琴人深入探讨琴学理论问题及时下之现实问题。而网络琴坛大多年轻人,且多初学;前辈琴人著文上网者少而作壁上观浏览者多,大概忙于课琴授徒吧。或偶尔为文,也向音乐刊物“正式发表”去了。故网络琴坛难免寂寞,难得的热闹也往往成为嘈杂,以无扎实之论文与深入之探讨也。老桐一直仰望成名琴家(因成名而有实力也)担当琴文化使命而创办一份高质量琴刊如《琴学研究》可为琴人提供一个园地,也期望知音同道办一份同人刊物、倡导中华琴道一脉正传、或可名为《中华琴道》,此皆有待时节因缘者也。此一工作,也可尝试先自古琴网上做起。潇湘渔夫之文,可为先行。“有朋自网上来,不亦乐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