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心琴韵

   
 

 

 

 


琴文散集-金蔚
 

琴 度

金 蔚

  侯序
  夫琴之道大矣哉。冠众乐之长,统大雅之尊。志静气正,苍古空灵。鼓天地之和而和天下,此琴道绵延数千年而不绝之至理也。操琴见性。其境界之高,段非斤斤乐工所能窥其堂奥者。夫琴士不易得,而知音亦难求。大雅久不作矣。今日琴道之衰,殊非一时一世之力。近世以降,西风东渐,或以西乐为尚,或图西乐之理变中乐 之法。时人更以杂响悦耳为贵,心气轻浮。而於弹琴之道,则见轻矣。
  暨阳金蔚,字鲁伯,气宇宏深,方正清素,有士气。潜心金石书画,亦精琴艺。携琴往来南北,游遨山水之间,抚桐引操,意态兀岸,令闻者神移。今年遍访琴家, 博师众长,潇洒俊逸,苍劲入古,卓然自成格局。因有感於今日琴学之颓废,将其历年鼓琴深见心得披录成书,著琴度三卷,发常人之所未见,拨流行之谬论。援据明确,体制高旷,得琴道之雅韵也。
  余识鲁伯有年,素佩其才智。甲申春相晤西江,出此书示余,爱不能释。弘扬琴学用功如金蔚者,真琴人也。思今日乐坛,犹能见此中流砥柱,聆此雅正母音,宁非快事。故附之剞劂,庶几籍广流传,进而欲以华夏正声,播之寰宇,以期一扫俗世之弊,力挽琴道於不振。请作序,遂敢以无文之辞欣然为之。(甲申春 侯辉 於湖西九裏松)

  
  今国运通则琴运始通,吾国文明光大,虽祖宗之力存焉,而不乏今人之功。目下好琴者日增,其所谓传琴者亦日增。我混迹其中,好为人师,虽非时百之为琴来,亦 是积习未除,不惭於人者。大治而后,琴如枯木逢春 。虽然,亦待修整而成气象。故著琴度三卷,愿为知音者言。吾自少从乡贤赵宇明先生研习金石书画,术进而愈知吾国文明之博灿,吾国家之伟大。艺之教化可知 矣。今国人以西来之艺为尚,其失也大。琴冠众艺,有道存焉。故欲著此以明世人,自不畏其谤也,或曰:无法可说。或曰:道可道非常道。而此二语亦因说道而 传。故文不尽意,亦不可废。今言於琴学,或度,或渡,识者味之。若助其与先人同声相应,与后人同续一脉,但称快事也。(癸未正月 金鲁伯蔚)

卷之一

  起源
  伏羲造琴,盖言其上也。先民扣弓得声,乃张粗细松紧之弦於一处,则器成焉。器成不可谓琴成,历代圣贤推崇完善之,方成今日之琴 。独高於众器之上,有别与筝琶之类。其文人之器也,传承有序之器也,代表中国精神之器也。

  名辨
  古琴原指老琴,五四以来称为古琴,实无其理。乐器古者甚多,偏以我称古欤?其古字貌似美其久远,实有不合时宜之意。或谓琴乃诸器统名,为不乱而称古琴。如是,当称国琴为宜。今人操弄所谓国乐者,舍中之长,取西之短,固不如西乐之传承有序者。人何不轻哉?若以吾琴相较,虽不言过之,自可比肩。近人多不知此, 故有待中华赤子正之也。

  功用
  艺之功用必欲有益於人。今人好以丑怪惊人,其不知其艺之所设,因人生多苦而喜乐之,人生多缺而完美之,人生多卑而崇高之。若人见之听之,或生厌恶,或多恐 惧,何益之有?离骚之美,不在其苦也。吾琴亦然,如能自娱娱人,然后再言教化。琴乃历代贤人著力所成,如朝夕参究,古人风标时沁於心,日久风规自远。人与其处,似入兰芝之室,从而被其所化。故所谓助教化著,岂但琴音乎?

  一声论
  万事无不始於一,故学琴之人首求一声之玄微,然后可言多寡。切不可以繁声快手为能事。知音者听一音便知高下,何必广陵离骚?白玉无暇,虽少可宝。顽石满 山,多亦无用。人不知其理,以操大曲为贵,皆耳聪实聋者也。能操大曲,可知其学之力,而不可知其学之得。一声尚不得其味,如何知二声之应和?其千百声者亦虚设而无用。故须细细审度,一声之中,雅俗,清浊,高下,沉浮,无所不备。岂挥手成声按弦得音而已? 今人好论音色,音准,节奏,速度,此故弹琴之首要,然蒙童得之者众。而能得琴中之真味著,代不数人。艺之传承立於技而妙於道,故重一声,更欲其於音外意中 求之。学者悉心探究,虽不可轻得,日久必有化龙之时。

  三韵说
  一分筝声,二分琵琶音,琴韵全无。此语调笑中有至理存焉。琴若无韵,远不如筝琶取音便捷悦耳。然今欲与筝琶一比高下者亦不为少,何也?不知我琴之长,心中虚空之故。其不知人之为人,力不如牛,速不如马,惟凭智慧而为万物之尊。重韵为琴首要,可分为曲韵,音韵,器韵三者。今人言韵多袭明清之说,明清人重韵多在音韵,唐宋人重韵多在曲韵。且明与清异,明人重其神,清人则多落於实处。大凡曲韵从应和来,音韵从吟猱出,而器韵乃自然之物,亦欲扬而不可抑。若弹琴仓皇下指,则三韵皆损,学者明辨其理,取舍自得。

  尚意
  山何其巍巍,水何其洋洋,琴以声追造化,远矣!惟有声外之意,或可过之也。故意之所重,甚於其他。琴也者,立于声妙於意,以滚拂状流水易,至於高山一曲,多不可端的。重声而轻意,则以有崖追无涯。故以为声不响则势不大者有之,音不繁则意不足者有之,乐不枉者无趣,哀不哭者无情。其不知欲以声大求势,音繁为足,如何听雷观瀑?至於乐而枉悲则哭,人世唯恐太多。琴不尚意,无其用哉!

  尚中
  中者不偏。曲多古传,皆合中也,惟论曲情之出。古曰:琴者禁也。今人好言情感,以为琴者情也,此知其一而不知其二。有情入琴故难,发之中节尤难。人若骂街,纵有情理,因其失中,人所共鄙。今操筝琶者头摆身摇,喜则婚,悲则丧,以为有情,其亦失中。我国向尚端庄含蓄,五四以来西风东渐,加文革一劫。貌似意气风发,而中华神韵几失。惟我古琴,源远流长,根深蒂固,犹玉树临风不倒。故身为琴人,当力较时弊为任,更不可效仿低下。此关人之素养,亦关琴之素养,更关国之素养。

  儒道释
  中国哲学,无过此三家者。虽身在山林一字不识,亦受其染。何况琴乎?儒家之中正,道家之玄妙,释家之圆融,无处不在。曲多道家所作,律多儒家所正,此显而明者。释家琴僧相传,然少见其曲律,盖不著表像而重其意也。若能持儒家之音,使道家之韵,行释家之意,可称善矣。然於琴言,其终属艺,故先求手段,然后再言道理。好言道而轻技,终是妄谈。音存道或可存,道存未必有音也。当切记之。

  辨器
  琴有九德,前人论之以祥,此辨琴之至则也。而今人不究其味,惟以响亮为善。其不知一物之设,必有其优,舍己之长而追彼,不如以他物替之。钢琴一滑音而不可 得,短处多矣。其何不改之?近人好言革新,盖自信不足也。老琴多佳,故为人所宝得存於今。以为老不如新者,或为审美失偏,或为易弦失修所惑。大概老琴其优 多在质,新琴其优多在表,不可不辩。新琴中亦有佳者,若古材良工,其音近老有奇响者,但可宝之。

  辨弦
  琴弦之变,功过不一。究其改易之因,审美有变也。丝弦音柔意刚,松苍静润,亦优在质,钢弦音刚意柔,光洁响亮,亦优在表。今改斫琴法与弹琴法,力较刚弦所失,无法之法也。丝弦之琴当备而勿去,否则易失旧时家数。今人重文轻质多弹钢弦,致练丝之技远古甚矣。待有志於造冰弦者,则钢弦可撤也。

  辨谱
  谱非曲也,勉强纪录而已。愈能记曲之精微处愈善。今之减字为先贤经验所得,可记曲之实处,更可记其虚处,优於他谱以传。今有音像之技,谱之用足以。西谱教 减字其优在表,节奏音高一望即得。不知我琴节奏之自由,人人时时不同,强以记之,亦是某人一时之弹法。他日其本人亦改易之,徒劳后学步趋。我琴散板之多自不必言,西谱节奏强弱多同步,此又琴之所轻。比如二上二下,自然一音弱於一音。又所谓音高者,其如撞,可撞上一音亦可撞上二音,更有疾速上下,手未到而势到,音不到而意到者。此关琴之至理玄妙所在,若以西谱记之,必有失也。其长非我所重,我重非其所长。西谱至多旁注减字,不可以其为依。或为不利合奏,此本 非我主事,因噎废食,取舍可定。其所译之谱与擅西乐者用,神奇化为腐朽,其味顿失。然琴中人但有著力者,何故?国运,时运,琴运,人运,一言难尽也。

  独奏
  艺之道,由形意并简至并繁,然后至形简意繁。国艺至此久也,而西方百年来始重此为。人听乐必欲其满且足,西乐非和弦交响则单调甚矣。我琴几须单音出之,在虚实间用功,无意不可表,此艺之极则也。今有弹琴者恐人言其无味,即描虚成实,所谓旋律,真成单调矣。於是加速者有之,加花者有之,和弦交响者有之,真可籍嵇中散所言:丽则丽矣,然未尽其理也。

  弦歌
  古人非弦不歌,非歌不弦。其道久矣。琴之初必摹人声,琴之后必逾人声。故弦歌虽非擅琴必需,诚良阶也。吟唱之法,西来美声断不可用,否则造作生厌。而今民 族唱法,亦貌中实西者也。至於通俗,虽自然之声,总失于直白。而昆曲最为古雅,其清工调底之法,几可近之。不但鱼腹其音,所谓折字者亦备矣。至於乡谈,此亦可取。先人以古音制词,用今日国语吟唱,入声荡然,韵有不合。而方言多古,其失也少,人虽不解,亦当存之。如大篆小草,於艺而言,美是其主,识是其次。

  合器
  琴之合奏,古言琴瑟,今多琴萧。合瑟之琴非今时之琴,为众器之一。而今日我琴,其人文内涵独高於众,如哲人与常人,同亦不同也。合器为其余事,而萧可称良友。一横一竖,一丝一竹,一鼓一吹,一清一浊,如君子和而不同。盖琴瑟妙在同而合,琴萧妙在不同而合。合器之事,今学民乐者几失本源。筝仿钢琴,阮效吉他,摹交响数十二胡齐奏,如涧底暗流,加上铜锣喧声,终是不谐。摹西为荣,反遭其辱。其不知我国钟鼓大乐,琴瑟处堂上,管鼓处堂下,在虚实应和中著力。何其堂正,何其雄壮,何其玄妙,何其流美也!愿天降才俊,力矫时弊,重振国乐,我且拭目以待。

  知音
  琴人自古好叹知音难求,而天下传承最久者为琴。何也?琴为智者之器,智者虽少,然文明因其而传。若琴为当今有慧之士所重,则可曰知音多矣。今人不知此理,发心普及,降格求解,以为改革。不知普及之意,其欲普通及上品,非上品及普通也。而改革之用,在於改下品为高格,革驽钝为智慧。屈高就低,当慎行也。

卷之二

  授受
  琴虽有谱,其多虚处。若无师授,是废书也。或易虚为实,又失我琴妙处,功等胶柱。故琴之传,必赖于师,师道所重,重於其他。人有所得欲以授人,无论高下,其不贵乎?师之授弟,亦欲弟之授人。私秘其艺,有愧于师。而为弟者,若重己之灵悟而轻师授,乃无德之人。为师者尤当授其德也,察其言,观其行,知其偏,正之不怠,信天下近琴之人皆可教也。至於师者,亦欲严以律己,不可稍懈。人非圣贤,要慕圣贤而近之。古曰:琴不轻授。一不授无德之人,二指授琴不是儿戏,必欲学者皆成而后已。师者当正其德立其志为要,岂单以钩挑授人乎?

  天资
  艺重天资,此语不虚。然天资非人力可易,学者不必言此。其有存於表裏不一者,有显於前后不一者,岂可轻论?我弟中有即教即会而不事按弹,又有五音不全而终日鼓弄者。前者早弃,而后者可操大曲,盖锲而不舍为最上天资。顿者不修,徒生狂妄。渐著一悟,便成大器。纵是不悟,亦可赖其传后。故愿授好学者也。

  学养
  左手吟猱绰注,右手轻重疾徐,更有一般难说,其人须是读书。此至理也。一艺有一艺之准则,一国有一国之大师。我国可称大师者,必为有学养之文人无疑。轻学养只言按弹,称琴师则可,称大师其不可。或以别国文明之说非之,则不若传承别种文明,勿坏吾国传统也。观古人传谱,几为文人所作。不读离骚,怎擅离骚?鼓梅花不知高士心中之梅,桃花三弄可也。人必见贤思齐,不可轻薄文人。甘居蒙昧而言人人平等,此吾国之祸源也。我所谓文人者,但指有中华学养之人。若为西学所化,重洋轻中,虽寒窗廿载,其学不足养我之艺,故不在其列。数十年来我国文人之少,直如圭璧,政者亟当重视。重振我国文明,重造我国大师,必先改其教育。而我等后学亦应身体力行,使龙脉有承也。

  个性
  近人好言个性,我所不屑。看天下琴人,无论良莠,谁无个性?虽大师个性显著,要知通性乃其本,个性为其表。美人必有人所共美处,方可赏其异於人处。若首求不同,必视嫫母而为西施,因其异于常人甚矣。近人有此癖,久也。学艺应首求技法之精,理义之深,然后可言个性。佳者谓之风格,劣者谓之习气,欲以此处著力者,读奇书,历奇境,交奇友,养我孑然不群之性情,久而入琴,浑然天成,始得称妙。

  品操
  古言人可传艺艺不可传人,多被今人嗤笑,辄举一二大家之劣行否之。其不知古今中外,凡艺有所成者,其品操必有过人之处。即有一时一事之过,或因时势,或因积习。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且人有所长,必遭小人所嫉,乐言其弊而后快。误使后学以为德之所重,轻於技也。我识琴人多矣,各人德艺互为印证。存心不真,其音可真乎?做事不美,其曲可美乎?为人不善,其艺可善乎?虽技有高下,而君子小人立见。琴可表德,非虚语也。若欲所成,必修其德为要。

  长幼
  国人言艺多重长者,我琴亦然。皆因艺之难成,非朝夕之功。其高下因禀赋用功不一,并不因年而长。故长者不可倚年而骄,幼者不必年少而自轻。学道不在少年,得道未必耄耋。多见有至耄耋而成者,知其用功不辍而有成,非惟耄耋之可成也。嵇阮辈少年风流,可称千古名手。论人以年分尊卑,论艺不可。然长者之长,其显也明。阅历之富,操弄之熟,涵养之深,如老僧补衲,自有一种不同。弹琴有幼功者,其长多在技。及长始学者,其长多在道。时见少年辈未明其理,动辄广陵离骚,技虽可称,未免油滑无赖。而有长者格高趣正,一段未竟,勾挑失手,使人叹息也。故一艺之成,无论长幼,不可稍懈。

  性别
  男女有别,吾琴亦然。不可等而视之,否则殊多执著,必有所失。因男女其力量,形容,性情各有不同。一般而言,男之长在势,在刚,在志;女之长在静,在柔,在情。若舍其长取其短,如懦夫泼妇,风雅荡然矣。如能扬长补短,便称能手。离骚与胡笳,男女操弄,心得不一,长短有别。虽言近迂腐,有至理存焉。

  宗派
  以宋代浙派为宗,虞山,广陵,中州,诸城等,皆称善一时。其实言派者,指其独特处,而此又以时尚为依,乡风为据。不知琴之共性同出一脉,万派皆然。后学不知其来,互较短长。其通达者,何派之有?今时不同古时,可见各家之谱,听各家之琴,彼有长我趋而学之,彼有短我察而戒之,则吾琴可兴矣。

  他艺
  琴人若善他艺,必有其长。我国文艺近於哲学,其源本一。琴中有难明之理,於他艺则在其表。如弹琴张弛发力,学拳者自可轻得。回锋出指,学书者一语就通。好昆曲者,吟猱撞逗不学而会。他艺之中,又以诗文为最。观古今名手多善他艺,虽非必需,真捷径也。或言学西乐可为弹琴之助,乐有共性,其理固然。但多见擅西乐者习琴,入门快而登堂难,总失地道二字。故取舍宜慎。

  场合
  古有不宜弹之说,今人多嗤之。其实先人言此,恐损琴损人而作防也。人皆因自重而重之,自轻而轻之。故琴人要自重其琴,不可轻蔑。听者不必知音必求知礼,不求人解但求人重。故场合一说,也当有所顾虑。

  调弦
  今定弦所谓标准音高者,似不必斤斤。琴本宜独奏,故依琴依曲定之,发其妙音为佳。至於校音,有散按相应之法。因琴弦与面尚有间距, 所按之弦由松变紧,故不可准也。盖其源自雅尔中操缦之法。雅颂重实音而轻泛音,故在散实中求相应。且有诀云:凡弹操缦者,皆按十徽音,十徽寻不见,方去九 徽寻。其来大概如此。另有散调法,当凭极佳耳力,或以和弦相校,终不如泛校简易。其要无它,听余音如古井无澜即可。或以为微有波澜韵可活也。其不知每弹必调,实琴音易走,初有所差,至曲末便不知如何也。有急急相校以为能事者,多未得其法,况调琴即调心,岂可不慎乎?

  形容
  形容一道今人不重。以为音佳即可。其不知文可表质,语不虚也。鼓弄时卑琐浮躁,其音安可堂正沉静乎?学琴者当於练琴之外善养形容。所谓一年可弹广陵,十年不能辨音,一世不像弹琴。良有以也。人之形容在禀赋,在德行,在学养。天生禀赋自不可改,所著力处德行也,学养也。有德者自无卑琐偏执之状,有养者自然沉实稳健之举。人貌有好丑,君子小人之态不可掩饰。琴本养人之器,己尚不能养,不知其可也。

  手势
  手势乃弹琴大要,务求自然圆转,不可僵直造作。欲左先右,欲右先左,存回锋之势。左手下指力聚按弦处,手不用劲其自重足可压弦。大指仰侧按,下行与弦成逆势,上行呈顺势。名指竖指左侧按,下行呈顺势,上行呈逆势。中指竖指正按,上下皆有逆势。左手起后,从上移向尾时,当以覆月之势下之,勿擦弦而徒多客声。 右手下指须俯而勿仰,以却轻浮。凡入指要浅,力去吃音,方得洁净。至於中锋侧锋,好比书法。中取其质,侧取其妍。然过侧成偏,亦当慎用。挑必悬落,并以大指助之,求其清实也。钩必先肉后甲,当思骨肉停匀。右手触弦未必徽内徽外,近岳清硬,远岳浑软,具体往来。一般散泛近岳为妙,而按音下准近岳则清,上准远岳则润,亦合左右朝揖之意。手势总要往来有势,连绵不断。今有弹琴者稍慢一刻而不可得,其於音音之间,不知如何动作,或默数点拍而失势,或仓皇下指而伤韵。其实音有断续,而手势连绵未曾断也。

  音准
  今琴中人有以为音必准者,有以为不必准者,各执其理。若音与韵分别论之,则冰释矣。音不可不准,否则怪而曲不可立。而韵之妙处,正在手不到而势到,音不准而意准。如吟猱绰注撞逗换浒等等,动荡上下不必定在音位。往来无迹音实韵虚,如云中神龙妙不可言。音准难,韵之不准而准尤难。另外,一音上至一音,可直捷而上,可缓缓而上,更有先急而后缓,先缓而后急者。此亦琴中妙处,不可忽略也。

  节奏
  大至日行,小至心动,皆有节奏。音乐有之,自然而然。西乐重和弦合奏,故节奏不可随意。我琴本重独奏,故不必强定,随兴依势作用。或谓不利传习,琴本智者 所适,何必泥行而失神也。前人以气息定节奏,可谓恰当。有匀而缓者,有匀而速者,有渐渐变缓者,有渐渐加速者,更有呼极缓而突急,呼极速而突噎者,可谓极尽其妙。固定节奏即是均匀之气息,如书中之楷,规矩堂正。节奏有变者,正如书中之行草,妙在散乱之白。故先贤不定节奏于谱,是不为也。论书者曰:草书欲妙 必善楷则,楷书欲妙亦在草法。弹琴者细味之。

  速度
  此弹琴之必要也。或以为琴多慢曲,不必有速。其不知弹慢曲当静若处子动如脱兔,以极快之手出之,又以极快之手收之,方可神完气足。否则似春蚓秋蛇,绵绵无劲矣。大概慢者求韵,快者求声。而琴重韵,故慢曲多而快曲少。若慢者不知阴阳虚实而无韵,反不如快者得声也。快曲难弹,慢曲尤为难弹。音音相连之速易,静中突发之速难。只见善快而不能慢者,未见善慢而不能快者。或以为快可得势,其不知深江大河势壮,反不如山涧小溪湍急;其不知茅草勃发比之苍松安然,以势而论,似有不及也。

  力度
  弹琴力从身出,贯於指端。一张一弛,当以坚指触弦而离弦即柔,其时愈短愈妙,使人未察而音怦然。声有轻重,犹画中墨有浓淡。随形随势用之,妙在变化无穷,而出於无意之中。其轻处极轻而不浮,重处极重而不浊。左手名曰一抚,求一韧字。右手名曰弹,求一脆字。右重左以动荡化之,右轻左以不动候之,右手出力左手使力,往来之中轻重接应,众妙所出。

  章法
  章法之要,必求浑然。如球有破处,则全体皆虚,形神皆失。指法好而章法不好者多,未见章法好而指法不好者。详细其法,总不出起承转合四字。人感物必欲合此而后快,故为艺之总要。全曲有起承转合,其起处,承处,转处,合处,亦有起承转合,且一段一句中皆有之。若明此理,章法似可得矣。若起处精妙,承处圆活,转处奇变,合处含劲,几可称善。

卷之三

  阴阳
  尚对立统一而嗤阴阳至理者,皆耳食之辈也。今人不重祖宗之学,令人太息,琴中无处不合阴阳,当细细审度。如仙翁操中大小间相应,一散一按,一悬一傍,一甲一肉,一清一浊,一声一韵,一主一宾等等,一言不尽。今人多以为其一挑一勾只音高相同而已,便用新曲替之,虽貌似一理,其失也大。知琴中阴阳,方可识先人制曲之妙。其虚实方圆轻重缓急等等,皆有所依,然后玄微可察,意态可知,始得琴中真趣。不究阴阳者,惟有在实处用功,至多得流畅悦耳之音,若方玄妙深遂,遥不可得纵有天资过人而善摹者,亦支离怪诞,得貌失神而已。

  虚实
  围棋留气,书画留白,国人自古知虚实妙用,故艺术一道为天下冠。西人原重实处,故科技昌明,然於艺术,几同持术也,百十年来学习东方始知虚实之妙。今国人反不知此,弃虚重实,於是百年前之西艺流行国中,其谬大矣。虚实自阴阳来,知阴阳可明虚实。从音而论,有声处实,无声处虚,密者实疏者虚,重者实轻者虚,音为实韵为虚等等。从音而论,主为实宾为虚,显为实晦为虚,流美者实涩僻者虚,堂正者实玄妙者虚等等。虚实布置,依曲而定,一般而言,写形用实,写意用虚,大曲实多,小曲虚多,不一而足,细细味之,曲中妙处洞然。

  宾主
  浅言之,谱中大字为主小字宾,一望即知。其宾主有序,则音杂而不乱。倘以二主音之间为一拍,其上下进退等多於后半拍作用,此实不夺主之意,为我琴所重,是否在后二股之一或四股之一或某股之一处出之,则又可随主音之势而定,此我琴之任意处。以西谱注我,其技尚不够也。另外打圆滚拂长锁等等,宾主一分,轻重缓急皆有所属,若论曲意之宾主,须察其起承转合,其起转为主,承合为宾,而起转二者,又以转为主也。

  吟猱
  主音为质,吟猱为文。未见主音不擅,而能擅吟猱者,得吟猱其用,锦上添花,失吟猱其用,画蛇添足。其精微清人之功,其无度亦清人之过也。正如清时瓷器家具,虽纹饰繁复,远不如明时简朴大方。吟猱用之在於精不在於多,在其隐不在其显,总以浑化无迹为上。用之不当,不如不用,故首知其用,然后挖究精微。其长短大细定飞游荡之妙,令人叫绝,更有转圈一法,其变振弦之长短,更变振弦之松紧,至此,吟猱之技或不可再细也。

  指法辨
  我琴指法之巧无器可比,而其又以质朴为上,盖藏巧於拙也。各谱所方指法可谓详备,今择其易混淆不明处辨之,以呈同好。
   意为捕网,凡捕物须至近处以极快之力施之,故低指疾下可得其旨。
   如走珠撞物而返,急上缓下并不计上至何音,依势而定。若上下匀速且音有定高,凡与进复近也。
  分开 此言二音分开,当右弹后左虚上,再乘下时弹出。著意本位二音,也不必求其上至何音。能知([大指九徽抹挑四弦][分开])与([大指九徽抹四弦][上八][就在此徽位挑四][下九])不同;与([大指九徽抹四弦][进复][挑四])亦不同,则可得之矣。
   其有多意,或为换弦或为换指。今日言换,有连上连下如缓撞者,源自大指换名指,音近而指已不复换也。后人知其名为换而不知如何换法,或度之则成换弦,即依声而上复注彼弦而下者,或讹作唤,以为有呼唤之意,其来大概如此,而今依谱作用即可。
   意为浅滩也。其法状水上浅滩虚上无迹,不必定在某徽某音,妙在其虚。
  打圆 圆为挑勾圆势,打字原指挑打二弦,今即挑勾也,意不尽时用之,故与长锁同工,实两头虚中间,宾主一分,便得其概。
   近谱少用之,多与涓拨圆搂相混,其名为扶,意为扶弦。即古书所言指约前弦以绝余声者,扶者不绝不余声,则近他矣。
  掐撮三声 与拨刺三声,拂历三声意皆同也。亦意不尽时用之,不必拘其节奏指法,以曲依势定之。其三声之说人多不知其指,看较早之谱,[掐撮三声]前皆有[],其[]未列於前者,写作[]故其三声包括头上一撮,共三掐三撮也,有句末为一撮,其下注[]者,可为其证。
   挑为最常用之法。遍阅旧谱,多言大指抵食指指纹或头肉中送出,观图则大还阁五知斋皆如是。而今人大指多傍食指左侧,几为天下式范,诘之,或曰,方便。此原不成理,方便不如不傍,如琵琶然。或曰,大指助之易使挑音过猛,与众音不类,於是半推半就,如此而已。其不知挑和勾相对,一清一浊,一单声一合声,一悬落一傍弦,一急行一慢出等等。一言不尽,其一重一轻,一助指一单勾,正先人用音所在,自然之属,阴阳至理存焉。今人受西乐所化,不知本源,其失如此。

  制琴
  老琴或为商贾所占,或为附雅所据,更有所谓国有而弃之若薪者。后学了不可得,惟有在新琴中求其佳者。若能亲斫,更称风雅,其法古已详备,首重琴材,材者,木也,漆也,灰也。木求其古,叩之声透而实,韵长而静者为妙。其漆必为大漆,以油漆充之,其韵不真。如言灰胎,要缘木而,力矫木之所偏,无论八宝鹿角,当思粗细脆硬多少厚薄之妙用。若材可得,再重其工,立形不蠢为妙,方圆有依,转折合势,但求工而不匠。掂之尾狭反沈,首广不重,木实腹大,木虚腹小,面不可糙,里不可光,按音其最为重,务求匀和,低音有骨,高音有肉,并不抗无先攵,则良工几近。今制者好言其琴百年后妙音始出,恐吾辈等之不及,况琴愈弹愈妙,而佳者其反愈差乎。末后一句,良琴难求妙手尤少,断不可求良琴甚於求艺。惟见有良琴而琴艺甚劣,不见擅琴而无良琴者。琴在人养,琴在人使,不独只在琴也。

  打谱
  绝响使复响为打,非只译出之谓也。古曲之多后人之福,而今能弹者仅十之一、二,故琴人亟需努力。传承难,打谱尤难,其要一为通行曲必烂熟於胸,二要知琴谱所含理义,明其虚实主次,知其可见与不可见处,然后方可为之。具体而言,先据所存文献,探究作者大概用意,著力考证定弦和指法,然后照谱按弹,不可更改,或不甚顺畅,恐其乃精粹出奇处,改易则失,若再三鼓弄仍未通畅,参他谱改之,如无可参,自度无妨,不必斤斤。打谱如盲人摸象,易生执著,故勿虑遗忘,他日重新按弹,执著顿消矣。或先用西谱译出,然后操弄,虽进度可快,当慎行也。因初时心中无数,易受西谱暗示而失原味。打谱尤重手感,二按处相距甚远,必须适时过渡,不可仓促,因先人制曲之时,断不会自为其难。另外,注意是曲独特之处,优劣皆从此出,奇而不怪为妙。打谱之失半在过弦,当过不过,支离无势,不过过之,徒生累赘。大概打谱首求无我,次求有我,再求无我,不可贪快,要勒弹细品,故小曲三月大曲三年,不为过也。

  创新
  琴界向重传承,因琴学浩渺,且为前人精华所在,皓首不能穷也。然创新一道,断不可废,今人所传,也是古人所制,不然我曹价值,只为前人理纸矣。人操古曲尚可入耳,先人之功半也,而听一人所创,其高下了然。有学西乐而不明琴理者,试作琴曲,直如拖牛耕田,不解其性面施之力,创新难也,惟擅琴知音者能当此任,同道努力。

  审美
  审美其表因时而变,审美其质千古不易。古人所论多为不易处,如冷谦琴声十六法,徐青山琴况等等,当细细琢磨。今人重文轻质,欲摹筝琶而有所依,於是持青山之说以攻天池,不知青山二十四况,虽有丽亮之说,不可望文生义。其言丽曰:“丽从古淡出,非从妖冶出”。其言亮曰:“清后取亮,亮发清中”。其丽亮皆有所主,不离清微淡远之旨。清者不浊,微者不粗,淡而可久,远而深遂。不独平沙鸥鹭如斯,广陵离骚皆欲清微淡远也。或以为清即空,微即弱,淡无味,远不辨,真可发人一噱。

  雅俗
  雅俗之论其源久也,或以乐己为雅,娱人为俗,或以无文为雅,有文为俗,其实雅俗本在於人,於琴无关。庸俗辈无论何派何曲,操弄皆有俗响,人俗艺必俗,此为定则。因艺有所成者,必以本性主之,或可摹雅一时,但其所好所从皆俗,操弄既久必舍雅求俗,洋洋乎自谓有得。君子未必弹琴,弹琴未必君子,琴称雅器,先人之功,我辈不可自称雅人而损琴也。

  论品
  画有神妙能逸之分,吾琴亦音含而发越,神藏而益明,音未到而意到,弹已尽而趣不完,此神品也。心手相应,有法有度,虚实无拘,音全意足,此妙品也。往来随意,音真韵和,法无所违,意有所主,此能品也。格高趣正,信手往来,不谬风雅者,逸品也。大凡神品得道而不失法与持。妙品得法而不失道与技。能品得技而不失道与法。而逸品者得道而法技而法技有所不顾,其脱却琴工习气,故有极称善者。然非之者亦多,可称逸品者,非有大才情大学问则了不可得,世上几附弄玩家,岂能以逸格标举哉。

  忘物
  所谓人琴合一,最为鼓者不得,心手尚不能合,况身外之琴乎,此非浸淫专注日久而不逮也。初学琴用人,再学人用琴,上者可谓人琴互用,至此始知琴中真趣。人施其力,琴出其声,手如何动,音如何出,妙不可言,我所乐琴,便在於此。故遇良琴,引为良友,虽终日鼓弄而不知何曲,惟乐奇声妙响而已,方知陶令无弦,远在我上。其对琴如对知己,相视无言而意趣可得,仰慕不已。